可持续旅游服务系统演化分析与运营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持续高涨的旅游消费活动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一些诸如游客旅游服务体验差、产品定价乱象丛生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与此同时,当今游客的购买决策、旅游企业的产品运营决策和政府的政策制定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完全理性假设已很难刻画现实中决策人的各种行为特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偏好以研究旅游服务系统如何进行产品运营?如何制定营销价格?如何选择有效的合同以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系统的高效运作?旅游服务系统的运营策略又是如何演化的?这些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而且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综合运用演化博弈论、博弈论、微分博弈等理论,采用数理建模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研究了考虑游客环境偏好和政府监管的旅游服务系统演化稳定策略。本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游客之间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基于此模型,本章首先对政府的绿色监管策略、旅游企业的绿色创新策略以及游客的购买策略进行了演化稳定性分析。然后,分别探讨了在有和没有政府绿色旅游监管机制情况下,旅游企业和游客间的长期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政府绿色旅游监管、旅游企业绿色创新和游客的绿色产品购买决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当游客的环境偏好较高时,旅游企业愿意自发地进行绿色旅游创新。当游客的环境偏好相对较弱时,旅游企业往往选择传统旅游运营模式。本章进一步为政府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绿色旅游激励机制以促使我国传统旅游向绿色旅游转型。(2)研究了考虑游客环境偏好的竞争型旅游服务系统演化稳定策略。本章首先通过将游客的环境偏好纳入到古典Hotelling模型中,进而构建了一种水平竞争博弈模型。本章进一步构建了双寡头旅游企业间的两个重复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各个企业的绿色旅游策略动态演化稳定性。为了促使各类旅游企业都愿意实施绿色旅游策略,本章为政府提出了一种最优的绿色旅游补贴机制,即以最小的财政支出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3)研究了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二级旅游服务供应链系统的绿色旅游产品引入策略。本章主要考虑了旅游服务提供商可能具有三种不同强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偏好,即只关心绿色游客的利益,只关心普通游客的利益或者关注所有游客的利益。结论表明旅游服务提供商不同强度的社会责任偏好极大地影响着旅游服务供应链系统的定价决策,从而影响市场需求。另外,研究发现旅游服务集成商引入绿色旅游产品并不一定使得普通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降低,有时候反倒促进普通旅游产品的营销。更重要的是,本文发现绿色旅游产品的引入也可能有利于具有企业社会责任偏好的旅游服务提供商。(4)研究了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低碳旅游服务供应链系统的最优服务水平、碳减排、广告宣传努力以及合同抉择。本章主要研究了一条包含一家负责碳减排和改善服务水平的旅游服务提供商和一家负责低碳宣传的旅游服务集成商的旅游服务供应链。本章主要探讨分析了旅游服务集成商三种可能的成本分担合同决策,即不分担旅游服务提供商的任何成本,分担旅游服务提供商的碳减排成本或分担旅游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成本。本章构建了三种微分博弈模型以探索各种合同下旅游服务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成本分担合同,本章给出了使得旅游服务提供商和旅游服务集成商都能获益更多的最优成本分担合同及其相应条件。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旅游服务运营管理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同时也为旅游产品分销和旅游服务供应链运营提供了管理启示。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不断壮大,渐已成为影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OFDI的发展又迎来新的高潮。2019年,中国OFDI流量为1171.2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8.91%,位居世界第四;存量为20994亿美元,占世界比重为6.07%,位列世界第三
中国自2007年掀起了高铁建设热潮,截至2019年高铁营业里程已超3.5万公里,日开行5000多对高铁班次,高铁服务覆盖了200多个城市。高速铁路发展加速了要素流动和信息传播,改变了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历史面貌,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影响。这种影响效应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既有研究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且对影响效应的形成机制认识也不清晰,这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扩展空间。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适用住房的设计和建造工作迎来巨大挑战。这一挑战在非洲东部国家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体现的尤为明显。工业化住宅系统(IHS)是基于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技术的有效建筑方法,能够实现快速、经济、高效的住宅开发与建设。受此启发,本论文旨在理解、分析并研究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在经济适用住房有着大量需求的情况下,本研究旨在对应用工业化住宅系统的经济适
马克思《资本论》中城市生活思想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历来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及组织形式,而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深入探寻马克思《资本论》中丰富的城市生活思想,对于践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新时代使命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马克思《资本论》中城市生活思想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加凸显。低收入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的短板,关注低收入群体,坚持公平正义,不仅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城市空间不断重构和扩张、现代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体移动性大大增强,个体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研究呈现更多的复杂性。
在自然界众多的音声当中,“风声”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它的特殊性首先在于风的不可视性这一客观事实,风之声往往是通过其所接触的媒介而发声的,即“随物附声”。因此,风声并不是一种同质化的声音,其内部种类、层次和结构都十分丰富。具体说来,风声意象可以依据声源(松声、竹声、铎声等)、时间(如春风声、秋风声等)、及空间(东风声、西风声、北风声等)进行分类。由于风声是自然普遍存在的客观物象之一,远古先民很早便认识
在我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是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口流动与迁徙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自2016年开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加快了农民进城的速度,大大扩充了农民进城的规模。与传统的城市化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不是物而是人,是进城人口的本地化,是农民的市民化。我国的城镇化推进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但也埋下了隐患。在行政目标高效
土地混合利用理念自复苏以来一直是旧城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与目标。当前我国正面临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严控新增用地指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既有建成区的功能提升与结构调整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土地混合利用因具备多维度可持续效应潜力,也就成为当前我国旧城中心区更新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既往的土地混合利用研究与实践长期固化于“功能混合”理念框架,缺乏“通过城市更新促
艺术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播形态,从一开始就与将社会与文化视为关键概念的人类学密切相关。人类学视野下的艺术传播研究大多基于“田野”而非“书斋”,它的实证特色明显有别于来自艺术理论家、传播学家以及哲学家所采用的视角和方法。本文第一章在简要回顾人类学历史中一些关键时期学术流派的艺术观念后,对零散的隐含在人类学经验解读中“千丝万缕”的有关艺术传播内容进行发掘、梳理和整合。这些内容既包括人类学
在江南历史城市周边普遍存在着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邑郊景园,它们往往位于自然山水之间。位于无锡古城西侧的锡山与惠山等自然山水以及周边的寺庙、园林和祠堂群落等人工营建,构成了属于这个城市的西郊景园。无锡城市形成于秦汉之际,其古县城的选址和形态深受自然山水的影响。从南朝到近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人群又进一步改造西郊山水,从而形成复杂而丰富的西郊景园,也成为无锡的重要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地段。本文即以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