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成长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这就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充分调动家庭、社区资源协助学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依据社会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标签理论、社会系统理论,运用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社会工作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过程中共进行了40次访谈,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以此系统地考察了大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探讨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向,如以增权的形式提高个体自助能力,倡导与主动来访大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等,并选取相应策略为大学生塑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填补现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空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及策略在学校性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重点大学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上要比普通学校优异,在辅导场所设施、制度及规范、家庭经济状况优良和家庭结构等方面重点大学普遍优于普通大学。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困境中,被调查者普遍反映出的是家、校、社区缺乏沟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成员、社区人员的认识能力问题及缺乏科学方式的指导等。47.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重视程度很低或较低,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师资配备不甚理想;另外,96名被调查者认为家、校、社之间几乎没有沟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2%。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学校工作人员、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研究发现各高校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开展状况参差不齐,很多学校不重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其流于形式,很多教师也没有真正的心理咨询经验和功底,对社会工作更是知之甚少。家长和社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有些束手无策,而过多的依赖于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可分为:个案、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以及社区工作方法介入。研究以大学生崔某为例进行了个案方法的介入,并列举了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介入的具体途径。最后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策略建议,如成立社工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家长、学校加强交流,开办家长学校;学校、社区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