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赖传统低劳动成本、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发展模式已现瓶颈,而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新模式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增长重要内生变量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进一步探索中国经济增长新模式、新思路的重要手段。由于中国地域广泛,区域间发展阶段不一致,面临的技术前沿不同,因此分析技术进步不能忽略空间地理位置的影响。同时从空间地理的角度分析省域技术进步,寻求新的增长极,通过区域性的核心增长极对周边地区产生强有力的辐射效用也是“新常态”下的新思路。空间地理位置仅为影响技术进步的外部非技术性因素,而通过自主研发和进口贸易等技术性因素对各省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容忽视。尤其在进口贸易中,随着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比例的不断提升,通过此手段获取知识外溢取得技术进步的方式是一种更为成本节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分析省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性因素和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探寻“新常态”下各省域经济增长新模式。本文从技术性因素和非技术性因素两方面入手,考虑空间地理位置、高科技产品进口、R&D投入以及其他因素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省域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对各省的影响进行分析,不仅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也便于各省挖掘自身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省域技术进步,推动省域经济发展向新模式转变。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技术进步方面的相关研究,在文献研究中发现当前研究中从地理空间扩散效应、高科技产品进口角度对省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的文献相对匮乏。通过生产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悖论和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高科技产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和核心区—边缘区理论分析了空间扩散效应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技术差距理论和有限干中学理论探讨了R&D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对高科技产品进口、空间扩散效应及其他因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当前高科技产品进口中存在的问题、地区发展的空间扩散效应的效果以及R&D投入基本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时,首先通过DEA-Malquist指数法对技术进步进行量化,发现在中国省域技术进步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聚集现象。然后,利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省域(直辖市、自治区)技术进步的空间属性从而为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提供依据,分析表明2012年中国各省技术进步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I值为0.4711,省域间空间自相关性较大具有较强空间扩散效应。据此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地理空间扩散效应、高科技产品进口、R&D投入和其他因素对省域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结果,分别对各因素对各省域的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测度。通过对测度结果对比发现:第一,高科技产品进口的首次溢出对广东、上海、江苏和北京贡献较大。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由于中西部地区高科技产品进口少,再加上缺乏人才对通过干中学获取经验再吸收转化的能力弱,使得高科技产品进口对中西部边缘区的技术进步影响较小。第二,根据核心区—边缘区理论,其他政治、经济因素才是真正实现内蒙古、江西、天津等地实现技术进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存在一些因素对北京、上海、广州地区技术进步产生较大制约。第四,根据有限干中学理论分析,持续性研发和地区间协作形成规模效应是实现高科技产品进口、空间扩散效应和R&D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加强合作、促进持续研发、完善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