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下的村级选举影响因素研究——河北G村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村民自治在全国的推行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在20世纪30-40年代,共产党人在解放区就尝试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主选举,如“蚕豆选举法”,或许可以视为现今盛行的村民选举的“序曲”。建国后,在农村延续了乡村选举的做法,通过选举产生村长。人民公社时期,“农业六十条”中也有大队长、管委会委员、生产队长由社员选举产生的相关规定。一些乡村也在按照这些规定实施选举。乡政村治之后,村委会选举渐渐朝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通过梳理有关村级选举的有关文献,笔者发现,学者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及正式实施后的村委会选举,对区乡时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村级选举研究甚少,从历时态的角度阐述、对比前后不同时期村级选举的论著更为鲜见。本文以河北G村为调查地点,展示这几个阶段,村级选举的不同形态。从文字的选举制度到乡村社会具体的选举实践,村级选举受到来自国家、社会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区乡时期,国家制度的介入、村民刚刚得到解放的兴奋与新奇、具有威信的乡村精英的动员,拉开了G村选举序幕。人民公社时期,ND公社对选举制度的强力推行、村民和村干部紧密的利益关联以及村干部的热心为公,使这一时期的G村除了文革初一段时间的混乱外,基本都能顺利进行干部换届选举。 乡政村治时期,以乡镇为代表的国家力量逐步从乡村退出,使村庄有了较大的选择和活动空间,镇领导的动员能力日渐减弱。家庭责任制下,小农化的家庭经济减弱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改革开放创造的就业机会,使许多农民不再单纯依靠农业的收入,村民对集体的依赖程度日减降低。村干部—村民的利益关联松散,村民们不再关心村干部的人选。在没有任何集体资源情况下,村干部一职不再有吸引力。G村的村级选举无法推进。 ND镇其他能够推进村级选举的村庄与G村最重要的不同之处是它们有集体资源,村干部有获利空间。那么,集体资源贫乏村庄的村级选举出路在何方?
其他文献
2005年,“超级女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倍受瞩目的文化事件和社会现象。在这一场所谓的“全民娱乐”中,“超女”选手的歌迷群体是真正的核心行动者。本文以“超女”亚军周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城市,现有各类企业约40多万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
1 浇足底墒水,施足底肥,精细整地整地要求达到地平、上虚下实、无阴暗坷垃、无作物残茬的标准,随整地施足底肥,一般要求施有机肥2 000~3 000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
当今西方学者所描述的消费社会虽然不是以中国社会为蓝本,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没有谈到中国社会,但是在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特
2016年1月1日,中央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但社会各界对这项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存在争论。全国妇联的抽样数据显示,53.3%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打算。目前,育儿的直接成本占居民家
住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既是商品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居住权是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城镇住房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特有的基本制度化组织形式——单位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对其进行的研究无疑对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认识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
本文关注的是公司组织内部雇佣关系的变化及其变化的深层动因。为此,笔者选取了位于有“大陆小台湾”之称的苏州昆山S公司作为个案,从资源和权力运作的关系分析入手,努力试图以
直销群体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社会犹如一股到处涌动的暗流,既不为群体外的人员所认识,也让他们感到恐惧从而决意抵制。作为一种隐性的群体,直销群体本身充满了神秘感,虽然
“三农”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未来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关键时期,可以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