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产品质量是近年来国内外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也是提升外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可持续地提升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对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则正是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动力进行升入分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之路,就必须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度。在具体测度过程中,本文以出口目的国市场未观测的需求变动为工具变量,不仅能解决出口产品质量与未观测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还有效克服了目前以进口中间品汇率波动为工具变量下中间商比例过大所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相关研究假定不同出口目的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不同,准确地测算出中国出口价格弹性,所测算的弹性与相关研究相一致。除此之外,本文在测度过程中还考虑了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对性,根据中国HS8位码层面进口产品的世界平均质量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数据进行修正。随后,本文将前面所测算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分别与微观层面的Khandelwaletal(2013)、OLS方法以及单位价值法进行直接比较,并将其汇总至宏观产品层面,与Feenstra&Romalis(2014)所测度的出口产品质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本章方法所测算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不仅在微观层面与已有方法所得出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为相近,其汇总至宏观层面后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与当前研究更为一致。在所测度的微观层面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本文从微观、宏观、动态和出口产品质量波动性四个层面来分析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基本情况,发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35%,并且2000-2014年间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构有着较大变动,高产品质量企业的出口比重越来越高。不同企业类型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差异随着时间波动在不断缩小。总体而言,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策略可以归纳为,低出口产品质量企业进入出口市场,为应对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而提升其自身出口产品质量,但在其出口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缺乏进一步升级的能力,其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开始逐渐下降,直至被淘汰出局。随后本文在多产品企业分析框架上将企业产品质量内生化,发现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水平主要由企业生产率、贸易成本、目的国市场规模、企业的产品转换四大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分解为技术进步型、产品转换型、贸易便利型、需求冲击型四大类型,并分别进行刻画,发现技术进步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呈倒U型变化趋势,而贸易便利型、需求冲击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则呈上升趋势。本文还运用前沿分析方法对微观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企业生产率与目的国市场规模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正向关系,贸易成本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负向关系。企业生产率提升所带来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要显著高于贸易成本下降以及出口目的国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贸易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要显著高于目的国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而在产品转换上,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的产品退出均会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上升,广义层面的产品进入会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而狭义层面的产品进入会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上升。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企业而言,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提升中西部企业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是相对于东部企业而言一条具有明显中西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特色的道路;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产品转换型出口产品升级动力作用明显,尤其是狭义层面的产品进入;低出口产品质量的企业通过提升生产率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是最有效的途径,高出口产品质量的企业则应双管齐下,一方面应降低其出口贸易成本,提升其进入国外市场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则应完善其产品进入退出机制。三、无论考虑何种企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始终是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第一大动力,随着时间推进,技术进步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而产品转换型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动力的促进作用有所上升,两大内生动力是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所在。这也反映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可持续之路应是一条内生升级之路,通过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措施提升企业生产率才是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中之重。最后,本文对宏观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贸易成本与目的国市场规模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要远大于微观层面,这也反映出贸易成本与目的国市场规模虽然能通过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情况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但两者更多是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情况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