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混合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为21世纪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对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尤其是交通流模型的研究,有着极大的意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而且由于中国混合交通流的特殊性,也无法直接应用国外成熟的交通流模型。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交通特点的交通流模型对我国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结构体系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对现有的交通流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具体分析了几种宏观模型的性能。 2.对跟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细致分析了经典的几种跟车模型以及模型的稳定性问题,并对模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跟车模型描述的常见的车辆跟随行为,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3.针对中国交通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跟车模型MixTCF。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前车搜索”模块,可以解决由于非机动车横向干扰带来的前车不确定问题,不仅能够很好的描述规范单车道上车辆跟随行为,而且对混行交通情况的模拟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好的对应。 4.概述了交通仿真系统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交通微观仿真系统。在改进的跟车模型MixTCF基础上,用Visual C++开发了仿真系统Traffic。并对单车道跟车,双车道跟车,不同车型的车辆跟随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模型的正确性。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并指出了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作为人类拓展自我能力的方向,外骨骼机械不仅对人相对柔弱的身体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并且在增强了人的运动能力方面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外骨骼机械在20世纪60年代被首次提出,由于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获取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逐步提高,数据量也越来越大,由于硬件处理条件的限制,现有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海量遥感影像数据严重不匹配,所以
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题需要解决,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就是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它对于配送的速度、成本、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该文针对此问题,对一些相关技
随着近年来电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其信息化程度的极大提高,面向服务的电信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日益完善。相比较而言,面向维护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尤其是基于GIS的系统
该文着重研究了挠性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问题.像研究其他结构振动抑制的方法一样,要有效地抑制挠性结构的振动,首先要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继而考虑控制系统中常见的问
本论文以模糊系统的解释性为研究目标。首先,提出了与模糊系统解释性有关的重要概念。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的多目标进化算法从外部训练数据提取模糊规则,在知识提取的过程
针对仪表在布线困难、布局分散条件下统一管理的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全无线遥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测量,采用无线数传模块和基于短消息的GSM网络的双模无线通讯进行数据
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含有时滞环节的多变量耦合系统,对于这类过程,传统的控制方法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随着工业控制要求提高而出现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数目
本文重点研究了大范围复杂场景简化、显示与漫游技术。针对场景范围大、复杂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的均值LOD简化算法。通过分块技术将场景范围由大化小,采用分层及稀
该文基于控制理论,对面向连接的ATM网络ABR流量控制、以及面向连接的TCP流量控制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更为有效新颖的控制算法,进一步提高流量控制的性能,并在控制算法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