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后“9·11”小说随之诞生。一些作家直击事件发生当天,另一些则借此事件来探看西方世界自满情绪的动摇。显而易见,后“9·11”小说的目的并非告诉我们袭击当天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我们“9·11”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文挑选并讨论了三部后“9·11”小说,即约翰·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和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这三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进行了反思。 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约翰·厄普代克、约瑟夫·奥尼尔和理查德·鲍尔斯以及他们的文学创作,回顾了《恐怖分子》《地之国》和《回声制造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从沉溺消费和性爱、拒绝宗教信仰的角度探索了《恐怖分子》中对于信仰危机的反思,提出各宗教群体间的误解是恐怖袭击发生的原因之一,亟待消除。第三章讨论了《地之国》中对于身份困境的反思。身份认同与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在身份认同的讨论中,奥尼尔对美国人做出眼光狭隘的评价,表达了他对美国政府和反恐战争的负面评价。第四章分析了《回声制造者》中对于自我丧失的反思。生活中的变化导致了个人对于真正自我和周围一切事物的怀疑和迷惑,如同“9·11”事件发生后的美国也开始看到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鲍尔斯暗示人们要找到美国真正的本性。第五章指出了尽管三部小说强调了不同的重点,但它们都依托恐怖事件来反思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弊病——因为自私而奉行享乐,因为狭隘而伤害他人,因为麻木而忘记初衷——揭示了这些弊病给恐怖事件及反恐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