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材黄芪因需求量大,野生资源已枯竭,现药材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种子发芽率很低,施肥盲目。本研究在“3414”配方施肥研究基础上,对种子灌浆特性和采收期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探讨其适宜施肥配方、种子灌浆特性及种子采收期,为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3414”配方施肥表明,二年生蒙古黄芪适宜氮磷钾配方处理为N2P2K2和N2P3K2,即氮、磷和钾含量分别为60 kg/hm2、90~135 kg/hm2和60 kg/hm2时药材根最长,达52.50~51.70 cm,极差13.65 cm。氮磷钾配比为30、90、60 kg/hm2的处理根最短。N1P2K1氮磷钾配比为30、90、30 kg/hm2的处理中根最粗。所有施肥处理均较对照N0P0K0侧根数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配方处理N2P2K2中,根长、芦茎长度最佳,且根腐病斑数最少,产量高。N2P2K1处理病情指数最低。说明蒙古黄芪栽培中,采用氮肥30~6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30 kg/hm2配方施肥条件下黄芪产量及甲苷含量的综合经济效益最优。2.蒙古黄芪种子灌浆过程中,其百粒种子鲜重在开花后31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重的水平。籽粒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方程,趋势呈“S”型曲线,开花后50 d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开花后50 d干物质积累基本结束。在整个种子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量持续下降,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的递进而加快,百粒重在花后第41 d达到最大值。百粒干重与脱水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籽粒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3.籽粒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的稳定是黄芪种子成熟的重要标志。籽粒干物质积累进入后期,黄芪种荚外观开始呈浅绿色,后逐渐转变为黄白色但种荚尚未开裂,种柄离层尚未形成,种子由红棕色转变为黑褐色,此时黄芪种子种子已经达到完熟,为适宜采收期,即开花后第50 d左右(7月底至8月初)采收为宜,采收时应分批采收种荚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