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他不仅结束了先秦子学,同时也开启了汉代的经学。从汉代开始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荀子与经学以及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我们认为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更加动乱的战国末期不仅能够严守儒家思想,而且传承了儒家“先王之道”所依托的“六经”。经学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者研究表明,“六经”早在孔子之时已经并称,孔子与“六经”关系密切,孔子之时经学已经开始萌芽。到荀子之时,“六经”更显现出它的重要性。荀子称道古圣,引述“六经”,大多是为了支持的自己观点,这不仅表明荀子强化了“六经”所具备经典的权威,使得“六经”更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说明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使得“六经”的传承成为可能。然而,在荀子与儒家经典的关系问题上,历代学者的认识存有一定程度的分歧,究其原因是对荀子某些思想的认识还存有偏颇。应当说,相对于荀子的历史地位,学术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荀子主张“隆礼义而杀《诗》《书》”,对此,人们认识存在重大偏颇,这导致了许多对荀子的错误理解,甚至有人据而否定荀子学说的儒家学派属性,进而还贬低了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的地位。其实,荀子提出“隆礼义而杀《诗》《书》”的主张,并非要尊隆礼义而摒弃《诗》《书》,而是要通过“隆礼义”并把握“六经”之中所蕴含的“先王”之道,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即儒家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荀子本人以“大儒”自居,他所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为了实现他的王道政治理想。无论是主张“性恶",还是“隆礼”、“法后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内圣外王”之道,实现政治理想。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恪守者,只不过荀子的思想主张与其他早期儒家相比带有更深的时代烙印。荀子集早期儒学之大成,不仅弘扬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而且传承了儒家的经典,使得这些经典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为汉代经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荀子宗师孔子,从而也对“六经”非常重视,在弘扬“圣道”的同时也传承了“六经”。而荀子一系对“六经”的传承,对汉代经学的开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荀子是经学发生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荀子传经以及他大量称引“六经”的事实则是荀子在经学发生史上具有卓越贡献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