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泉水的变奏曲--关于西北缺水型社会民生用水的民族志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52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都来源于水,水关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体现。水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连接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一种物质。人类在用水、管水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水文化。香泉镇地处黄土高原,是中国西北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区,这里从以泉水和雨水为生到自来水的引入,水的类型的变化,是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社会生活、经济等变化的集中体现,这样一个水的类型的发展变化也是西北社会发展的缩影。所以本文以香泉镇为核心个案,运用口述史、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意在通过香泉镇日常用水的民族志研究,关注当地用水方式的变化,水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变化,来阐述在西北缺水型社会,民生用水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香泉人的水从自然之水到人工之水的变迁过程中,香泉水的变迁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社会空间结构、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透过香泉镇用水方式的变迁,揭示当地的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关注的焦点着眼于香泉镇生产、生活用水的变化,对香泉镇每一个发展阶段,日常生活用水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当地老百姓对水的记忆,得出水文化是时代变迁过程中的产物,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用水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作文命题重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评价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凸显了写作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须引导学生在构思时关注逻辑转折、构建认知冲突,以培养心智自立,拓展思维的深度。  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思路;批判性思维  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上海市中考写作命题思路进行分析,探索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期刊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虽然我将“赏析江南冬景的画面特点,品味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并理解作者眼中江南景与江南人的关系”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却在备课之始就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整篇文章没有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诗歌浪漫诗意的想象,更没有情到浓处深情的表白,文章的某些表达距今已有一段时间,即使阅读起来也不太顺畅。  在用江南风情画作导入后,我先安排学生自由诵读全文,并筛选出文中江南一词所指的
期刊
讨论这堂课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叶限》和《灰姑娘》所讲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惊人地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故事中“叶限”和“灰姑娘”都幼年丧母,都被后母虐待。她们都由于神奇的力量相助,改变了命运。《叶限》故事的传奇性,凸显了“中国式道德”。后母与女儿遭飞石击死,“洞人”埋了她们还命曰“懊女冢”以告诫后人。国王没有执着于那个美若天使的女孩,而是成为了耽于权力钱财之徒。《灰姑娘》故事里有一个王子,他是一个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将语文选修课统摄到语文的内涵建设,并从诗意语文的“文”课程发端,构建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文明等五个向度的语文“五文课程”体系,促进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五文课程”;诗意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学生在文本类阅读题解题时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完整、不系统。“文本类阅读题解题指导”微课,将知识点化大为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有助于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微课;文本类阅读;解题指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制约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也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如在高考二轮、三轮复习开始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在文本类阅读题的解题指导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部分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语文知识,用对知识的学习带动对文本的理解,能推动教学的进程,让学生的阅读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知。在《声声慢》的教学中,引入音韵知识能强化学生对宋词“协音律”特征的认知,拓展意象知识可以深化意象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加结构知识有助于把握慢词重铺叙层层推进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知识;感性体验;理性认知;《声声慢》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
期刊
摘 要:诗人江非通过对意象的选择与对诗歌形式的构建,构筑起《妈妈》这首新诗的主题,即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在隔阂与反差中彰显以“妈妈”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乡村女性群体的深深悲悯。  关键词:《妈妈》;意象;乡村女性;赏析  江非在《一份个人提纲》中写道:“诗歌就是‘风,雅,颂’。就是对时代的介入、批判,以及对广阔民生的记录、关注、承担;就是对个体生命、事物本身,以及客观存在
期刊
摘 要:“微评说”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事实、关注社会民生,深入理性思考,并用简洁的语言将观点诉诸文字的微课程。它的实施能在学会思考、关注社会、锤炼语言、积累素材等方面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程;微评说;写作教学  一、“微评说”之缘起  当前,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微文化的催化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它是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
期刊
编者按  本期讨论“文学鉴赏与创作”任务群的教学,主要以小说教学为例,讨论文学作品的知识教学和活动支架的设计。文学鉴赏知识涉及各个领域,非常复杂:语义学的、解释学的;文学与生活,文学与社会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意图与读者理解的关系;原型批评、叙述学批评、语言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等等。我们无法回避只能面对,虽然没有这些知识,读写也许更加顺利。  文学鉴赏与创作的知识一定要更新,但是不要完整系
期刊
初次执教《指南录后序》时,第七段的内容让我颇感为难——能体会到作者的殷殷之心、款款之意,却理不出他的思绪来,只好以“正面阐述报国心愿”带过,另加以说明,“作者的思想认知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前几日重读,终于多懂了作者一点点,距离那颗因劫后余生、九死一生而惶惶忧惧——而非向来如一、坚定不移——的心相对切近了些。  前边的段落我尝试着各用一个动词去概括,便成了:一、行;二、陷;三、忍;四、奔;五、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