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脉象理论的整理与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传世本《内经》由《灵枢经》和《素问》两部分组成。《内经》与《易经》《山海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内经》创建了非常系统的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古医家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引入到医学之中,推崇人们养生防病应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至今仍然具有养生防病临证的重要现实意义。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研究,研究《内经》的脉象理论,重点研究了有关《内经》脉象主病主证的内容,探讨《内经》脉象主病学术思想,期望能够指导临床实践,发挥和拓展《内经》的现代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研究《内经》脉象理论,以《内经》原书为根本,在充分熟悉《内经》全书原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内经》全书中相关脉象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内经》脉象理论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研究。  结果:《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是最原始,最经典的中医脉学文献。《内经》保存了极为丰富的脉学理论和脉学内容,充实和发展了中医脉学理论体系。《内经》中的脉学理论及其内容,成为后世中医脉学发展完善及临床应用的基础。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在临床沿用,具有切合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脉诊彰显了中医的学术特色,《内经》医家非常重视脉诊,认为脉诊临证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除邪疾的重要作用。《内经》记载了秦汉之前丰富的脉学理论和内容,集古脉法之大成,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脉学资料和文献。同时与现代中医脉学理论进行比较,希望更能丰富中医脉学理论知识,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对《内经》的脉象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研究: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总结《内经》脉象的基本学术思想,认为《内经》脉象的基本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阴阳是辨别脉象的总纲,五行是推演脉象变化的常用模式,脏象是脉象的辨证基础,脉以胃气为本,整体观念是把握脉象的基本法则。同时对《内经》中的主要脉诊法、《内经》中的特殊脉象、《内经》中常见脉象主病,脉诊运用的意义等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些对当代临床具有借鉴作用。  在论文的第二个部分介绍了中医脉学发展的源流历程,着重探讨《内经》脉象理论的学术价值,对现代与《内经》时期的脉象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现代中医脉学在继承《内经》若干内容基础上,有所提高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内经》脉象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结论:通过对《内经》脉象理论的整理与研究,深感《内经》脉学博大精深,奠定了中医脉学发展的基础。研究《内经》脉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脉学思想的内涵,了解中医脉学发展的渊源和历程。更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内经》的脉学理论,为临床提供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是艾滋病病程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课题在HAART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对该病(脾胃虚弱证)具有治
目的:通过手术结合聚精汤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精浆中性α-糖苷酶(Seminal plasma neutralα-glucosidase)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探讨中西医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精索静脉曲张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调谐特性,扫描待测气体特征吸收线,从而获得待测气体的浓度信息。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的自平衡检测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IkB激酶α(IKKα)表达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理,探证李桂贤教授“肝病实脾”、“脾病调肝”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儿童“脱被征”流行病学情况以及“脱被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脱被征”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选择于2014年10月1日-2015年2月28日在瑞
目的:客观评价金龙胶囊配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1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金龙胶囊配合TACE,A组)31例,对照组(单纯TACE,B组)3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补肾调周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促排卵效应及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排卵障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