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位于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已发现兽类126种,鸟类33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8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驰名国内外,被誉为“秦岭四宝”。保护区是科学研究基地,是“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宣传基地。笔者认为对脊椎动物的最有价值的保护是保护野生脊椎动物,保护野生脊椎动物最切实可行的是保护栖息地,保护野生脊椎动物栖息地最有效的途径是建立保护区。秦岭现有的自然保护区设置存在因行政区划等因素将集中连片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划分成若干个不同隶属关系的保护区的情形,主要存在管理上的弊端。比如增加管理费用、人为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二次斑块(破碎)化等。本研究描述了秦岭山地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度及其分布特征,并介绍了秦岭山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状况,突显寻求保护长效机制的需求性与合理性。总结阐述了秦岭野生脊椎动物面临的威胁因素和限制因素:威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竹子开花、洪灾、泥石流、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和人为干扰威胁(农业生产活动的蚕食、采伐、交通、采药、放牧、偷猎、旅游、工业污染、天保工程围栏、外来物种落叶松的侵入、食用菌栽培等),限制因素包括组织机构方面的限制因素(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经费等)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因素(数据管理、功能区设置、巡护计划等)和社区方面的限制因素(社区经济水平、社区教育水平、公众意识等)。针对目前秦岭野生脊椎动物保护现状及威胁和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强野生脊椎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对策。本文论述了建立和完善秦岭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者主要以佛坪生物圈保护区为例,窥一斑以期知全豹,提出实现秦岭野生脊椎动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为:(1)对现有保护区进行整合,调整保护区区划;(2)建立科研和监测体系;(3)加强社区共管;(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5)将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结合。逐步过渡统一业务、财务管理的秦岭联合保护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