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铬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的含铬废水。考虑微生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微生物法来处理含Cr(Ⅵ)的废水。本论文以高浓度含铬废水为研究对象,以培养驯化的降铬菌株为研究目标,对降铬菌株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液进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用新型碳源乙醇对污泥进行富集培养,当菌株大量繁殖后要进行细菌耐铬能力的驯化。然后用稀释涂布—叠皿夹层培养法对选育出的菌株进行纯化和分离,将其命名为菌株CR-1。并进行细胞染色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CR-1的属于脱硫弧菌属。(2)菌株CR-1处理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温度为30℃-40℃,pH为7,菌废比为1:5,碳源为乙醇时细菌降铬效果最好。其他重金属离子对菌株处理含铬废水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Cd2+>Zn2+>Pb2+。SO42-浓度应控制在2000 mg/L-3000 mg/L。选取温度、pH、菌废比这三种细菌降铬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旋转实验,利用Levenberg-Marquardt及通用全局优化法求出最优解为:在温度为35℃,pH为7.1,菌废比为1:4时,该菌株的降铬率理论值可达到99.9%。(3)菌株CR-1处理Cr(Ⅵ)的机理研究结果可知,溶液中大部分Cr(Ⅵ)的去除是由于菌液中积累的H2S对Cr(Ⅵ)的还原,而剩余部分的去除则是依靠细菌的还原酶途径以及细菌在废液中生长还原SO42-而生成的少量H2S。而高效降铬细菌的胞外聚合物,不能吸附废水中的Cr(Ⅵ)。(4)菌株CR-1的动力学实验,得到了细菌还原Cr(Ⅵ)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方程估算降铬菌株CR-1最大Cr(Ⅵ)的还原量为201.98 mg/L,实际在24小时内的对Cr(Ⅵ)还原量为147.4 mg/L,动力学方程的估算的最大还原量与实际的还原量相差54.58 mg/L,说明菌株CR-1的降铬能力一般。(5)菌株CR-1进行生物挂膜动态柱实验,设置了由沸石、石英砂和弹性纤维作为填料的生物挂膜动态柱及未挂膜的空白对照柱,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三根挂膜动态柱对六价铬的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用弹性纤维作为填料的动态柱对Cr(Ⅵ)的处理效果要更好一些。石英砂和弹性纤维挂膜对总铬的去除几乎没有效果,而沸石作为挂膜滤料的动态柱对总铬的去除在第4天达到穿刺点,第15天达到饱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