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Kasai术后胆管炎发生原因尚不清楚。究竟是食物返流引起,抑或是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移位等因素,还是其它因素诱发了胆管炎的发生,目前尚无确实的定论。术后胆管炎启动机制的相关研究相当之少,胆道闭锁肝内炎症反应的诱发机制、具体过程仍然不清楚,其中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改变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而且将来有希望成为治疗的新靶点。而自噬已经成为国际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在胆道闭锁的相关自噬研究尚未见报道。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是否亦存在自噬现象,而这些自噬相关蛋白和自噬信号通路是否与炎症分子和术后胆管炎相关,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目的: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①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和残存胆道组织(肝门纤维块组织)中相关炎症细胞、分子的表达、分布及其活性程度及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②胆道闭锁患儿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分布及其活性程度及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③自噬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取:分两步选取病例,第一部分:收集本院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Ⅲ型胆道闭锁的患儿22例(BA组)。手术中取小块肝组织标本(22例)和肝门纤维块(残存胆道)标本(16例)。另随机抽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其它肝胆道疾病患儿肝组织标本13例作为对照组。第二部分: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31例Ⅲ型胆道闭锁的患儿肝脏标本(BA组),另随机抽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其它肝胆道疾病患儿肝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
2.免疫组化检测:对两部分病例的组织重新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方法、步骤和试剂选择均按照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的免疫组化检测流程进行。采用非生物素的二步法。第一部分标本:检测CD4,CD8,CD57、穿孔素、FAS抗体、粒酶B。第二部分标本检测PCNA、Beclinl、TGF-β1、CD68和CD45RO抗体染色,通过光镜观察并记录阳性切片,拍摄病理切片图像。
3.随访和数据分析:患儿临床资料记录包括性别、手术日龄、黄疸出现时间、以及患儿术后3月的随访资料。统计分析用SPSS1.7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研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第一部分结果:
1、胆道闭锁组患儿肝脏组织中炎症细胞大量聚集,浸润的程度明显高于同是梗阻性黄疸的对照组。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均有CD4/CD8+细胞浸润,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它们不仅可围绕小胆管周围形成袖套样结构,在与汇管区相邻的肝窦内往往还有团状聚集现象。邻近汇管区的肝细胞也有明显的胞浆疏松化、水变性等病理改变,且往往可以见到肝脏多核巨细胞。
2、患儿胆道闭锁和非胆道闭锁患儿的CD57、粒酶B、穿孔素及Fas受体表达均为阴性。染色均为阴性。
3、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胆管炎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
第二部分结果:
1、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的肝组织标本中均可见肝脏多核巨细胞的存在,这类细胞的CD68和CD45RO抗体染色均为阴性,肝脏多核巨细胞的PCNA染色浅于周围单个肝细胞,而Beclinl、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强于周围组织。
2、Beclinl的阳性程度与胆管炎的发生程负相关,即Beclinl的阳性程度越强,胆管炎发生的几率相对越低,相关系数为R=-0.615(P=0.000);TGF-β1的阳性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TGF-β1阳性表达越多,肝纤维化的程度越重。
结论:
1、在Kasai手术之前患儿的肝脏组织中就有炎症反应存在,胆道闭锁汇管区有CD8+/CD45RO+T细胞浸润,而巨噬细胞逐渐向汇管区募集,可能是造成的免疫性损伤是术后早期胆管炎发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2、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胆管炎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CD8+T细胞浸润程度越多,早期胆管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患儿的预后越好。而NK细胞或NK细胞的某一亚群并未参与这一炎症反应的过程。
3、胆道闭锁患儿肝脏中存在自噬和肝细胞增殖现象,Beclinl的阳性程度与胆管炎的发生呈负相关,TGF-β1的阳性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