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与矢状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特征。
方法:
经曲面平展片筛选出90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包括一颗中切牙埋伏、一颗尖牙埋伏及两颗尖牙埋伏,各30例,分别对其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将所测项目值与正常值比较做统计学分析。并按照0°<ANB≤4°,ANB>4°,ANB≤0°,分为Ⅰ类骨面型、Ⅱ类骨面型、Ⅲ类骨面型,统计构成比。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颗中切牙埋伏阻生组,SNA角小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m,值、L1-NB角小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颗尖牙埋伏阻生组,SNA角、颌凸角、L1-MP角小于正常值,上下齿槽座角大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NB角、L1-NB角小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Ptm,值、wits值小于正常值,U1-NA角、U1-NA距大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颗尖牙埋伏阻生组,ANB角、颌凸角、A-Ptm、wits值、L1-NB角、L1-MP角小于正常值,上下齿槽座角大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NA角、L1-NB距小于正常值,U1-NA距、上下中切牙角大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tm值小于正常值,U1-NA角、Go-Gn/SN大于正常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颗尖牙埋伏组的ANB角、wits、 L1-MP角小于一颗尖牙埋伏组,上下齿槽座角大于一颗尖牙埋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颗尖牙埋伏组的上下齿槽座角、U1-NA距大于一颗中切牙埋伏组,wits值小于一颗中切牙埋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颗尖牙埋伏组的ANB角、颌凸角、wits值、L1-MP角小于一颗中切牙埋伏组,上下齿槽座角、U1-NA距大于一颗中切牙埋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本研究90例患者矢状骨面型构成比分别是Ⅰ类45例(50%),Ⅱ类22例(24.44%),Ⅲ类23例(25.56%)。其中一颗上颌中切牙埋伏组矢状骨面型:类14例(46.67%),Ⅱ类11例(36.67%),Ⅲ类5例(16.66%)。一颗上颌尖牙埋伏组矢状骨面型:Ⅰ类16例(53.33%),Ⅱ类8例(26.67%),Ⅲ类6例(20%)。两颗上颌尖牙埋伏组矢状骨面型:Ⅰ类15例(50%),Ⅱ类3例(10%),Ⅲ类12例(40%)。
结论:
1.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可以造成上颌基骨长度变短,呈Ⅲ类骨面型趋势。
2.上颌尖牙埋伏比上颌中切牙埋伏对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关系影响大。
3.两颗尖牙埋伏比一颗尖牙埋伏对矢状面型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