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金瓶梅》的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她们的性格复杂,遭遇坎坷,历代读者、批评家对她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本文主要通过自《金瓶梅》诞生至今三四百年间历代读者对金、瓶、梅形象的解读,来探讨她们的价值和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以历代读者对金、瓶、梅的审美经验为中心,集中考察历代读者的审美反应,进而探寻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旨在沟通三四百年来读者对金、瓶、梅形象的审美经验史,实现历史视野与现实视野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将三四百年的金、瓶、梅形象接受史分成四个历史阶段:首先,明清两代丰富多彩的接受画卷。主要考察序跋作者、评点家、续书作者、戏曲传奇作家对金、瓶、梅形象的评价和理解,突出这一阶段接受形式的多样性。其次,二十世纪上半叶,时代意识与金、瓶、梅形象的解读。经历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广大先进知识分子们抛弃了传统的道德批判、主观直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用新的时代意识和价值准则来解读金、瓶、梅形象,接受思维呈现出多样性。再其次,建国后三十年,特殊政治背景下的解读。这一时期,政治干预文学艺术,读者的审美权利被剥夺,金、瓶、梅形象的接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惨淡局面。最后,二十世纪 80 年代至今,接受视角的多样性。主要阐述 80 年代以后的读者对金、瓶、梅形象情感态度的变化,探求人们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研究方法的变迁,突出这一时期接受视角的多样性。金、瓶、梅形象三四百年的接受过程,反映了历代读者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显示出金、瓶、梅形象内在的丰富性和巨大的接受潜力。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金、瓶、梅形象的价值将进一步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