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剧《理查三世》及其电影之新历史主义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是全世界伟大诗人和剧作家之一。其作品包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叙事诗和38部剧。他创作了十部历史剧,占了所有剧的三分之一。《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历史剧,曾多次上演。理查德.隆克瑞恩1995年的电影《理查三世》就是很著名的一部。劳伦斯.奥利弗也于1955年导演了该剧。本文通过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美国学者格林布莱特的理论对莎剧《理查三世》及其电影进行分析。本文旨在论述莎剧《理查三世》主要取材于历史,但莎士比亚也参与了历史的重构,选择、压缩、改变事件次序,甚至创作了新事件以表达他深刻的人文忧思及艺术创造性,充分体现出“历史的文本性”。另外,该论文还分析了该剧与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历史的关系,指出文本与当时政治状况、事件的相互影响,揭示其“文本的历史性”。奥利弗和隆克瑞恩都对文本进行了有利的改编。奥利弗对该剧进行了谨慎的改编,使用了影子的艺术和加冕的主题。隆克瑞恩的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法西斯背景,把理查三世演绎为法西斯统治者希特勒。隆克瑞恩还创作了有关性和暴力的镜头,以迎合观众的需求,赚取钱财。该电影显示了二十世纪文化如何重塑历史,构建反面人物。莎剧《理查三世》及其电影是“文本”与“历史”交融的作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莎剧《理查三世》及其电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隐喻的研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上,对隐喻的认识是把它看作一种修辞手段,即一种语言现象。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情
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致力于创造民主平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然而,现行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本研
博物馆好似一本图书,生动清楚地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荣盛兴衰。游客通过与展品的对话,鸟瞰历史的起伏。语篇连贯,站在游客出发点的导游词翻译将会使游客在轻松愉悦游览博物馆的
2013年家电市场从“寒冬”中走出,全年家电市场规模高达1377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8%。进入2014年,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并不利好,所以中怡康判断2014年家电市场表现或将偏淡,零售额
目前,对语篇/话语的分析是语言学界的热点,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涉及批评性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社会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维度,而所用语料多以英语语篇为
英语写作对于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是个弱项,学生的作文无论是在结构框架方面还是在语言表达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英语写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