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批评标准探索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对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文学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视野拓宽了,突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研究视野不只局限于静态文本,而开始尝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重视与翻译有关的制约因素,动态地研究翻译批评标准。在国外,纽马克、奈达、贝尔曼等都对翻译批评作过理论探讨。但已有的研究具有以下两点缺陷:(1)不同的标准只侧重某一些因素,很少有一个同时涉及文本、译者和读者(包括源语和目的语读者)诸因素的标准。(2)尽管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广,但并没能提出一个操作性强的标准来指导翻译批评的理论和实践。这使得翻译批评或者只注重技巧的推敲,或者忽略了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针对翻译批评标准研究的缺陷,作者尝试建立了一个新的翻译批评标准体系。虽然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标准不尽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拟建的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就是建立在承认其共性的基础上的。这一系统包括:(1)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这一标准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并借鉴奈达的“动态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2)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作为最高标准的实用标准。同时探讨了这一标准涉及的三个重要参数:内容、形式、风格以及各个参数项下的子参数。 本文分五章:第一章是简介;第二章是对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研究的回顾,同时指出其理论建树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标准系统;第三章讨论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第四章探讨以得体为最高标准的实用标准,确立各项参数和子参数。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困难所在。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能源。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表面的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电极表面的电子结构及其对燃料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诊断价值,以及漏诊、误诊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考察
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公共政策学的文本分析,对我国三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动因、目标设置、实施措施、历史功绩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全面
针对室内环境下基于ICP匹配的算法比较复杂,运算量大,并且ICP算法高度依赖初始预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二维激光扫描匹配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降低特
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一种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起步阶段抓好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方面阐述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背景与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常见临床综合征,是许多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和心
五四以来的《诗经》研究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倾向,一是重视《国风》者众,而关注《雅》《颂》者寡,二是重视文学研究者多,而关注思想研究者少。其本质是极力把《诗经》与儒家思想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