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波已深入到工业、农业、军事、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场污染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证明生殖系统是电磁辐射敏感的靶系统之一,但这些调查、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生物体的精子活力及畸形率等方面,对未成年生物体的生殖系统造成危害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0mw/cm~2(对照组)、1mw/cm~2(低剂量组)、2mw/cm~2(高剂量组)三种辐射强度的微波(1800MHz)对青春期前雄性小鼠进行辐射处理,处理期自受胎开始至出生后30日龄,每组20只。运用病理染色技术、超微结构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等检测手段,研究微波辐射后青春期前小鼠睾丸发育的组织学变化,同时对反映睾丸机能状态的睾酮分泌水平进行测定,探讨微波辐射影响青春期前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微波电磁辐射可显著影响小鼠生长发育,造成小鼠睾丸变小、重量减轻,同时前列腺、精囊腺发育不良(P<0.05),且影响程度随辐射强度呈现增强趋势,但对附睾发育影响不明显(P>0.05);(2)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青春期前小鼠初级精母细胞、间质细胞受电磁辐射后损伤最明显,为电磁辐射的敏感细胞;(3)电磁辐射可引起血清中睾酮水平显著下降(P<0.05)。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等方法发现StAR、P450sccmRNA呈下调趋势,且和StAR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步,SF-1为StAR、p450scc的调控因子,SF-1基因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说明StAR、P450sccmRNA的下调可能是由于SF-1基因表达降低所致。结论:一定剂量的微波电磁辐射可对青春期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造成睾丸变小、前列腺和精囊腺发育不良、初级精母细胞和间质细胞损伤,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干扰SF-1基因表达、致使StAR和P450sccmRNA水平下降,继而导致血清中睾酮水平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