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致以1830年为界,海涅的文艺思想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海涅师从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奥·威·施莱格尔,思想和诗歌艺术呈现出浓郁的浪漫派风格。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海涅的文艺思想出现了注重现实批判的转向,并对德国浪漫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批评。为了梳理海涅文艺思想的内在转变过程,本文依次论述了海涅前后期的主要文艺观点,并对其转变原因和转变背后的实质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自我”、“抒情”是海涅前期文艺思想的两个关键词。德国早期浪漫派受费希特唯心主义的影响,将文艺和个体独有的感受联系起来,认为文艺的作用在于表现个体内心独有的感受。受德国浪漫派的影响,早期海涅将诗歌看作是一种主体的“自我表达”。在其早期的诗歌作品中,爱情及恋爱中的心理成为主题。我们可以认为,海涅诗中的爱情不是单纯的“爱情”,实际上是海涅社会遭遇和生活挫折的一个缩影和模型。借助于“爱情”,海涅将外在世界主观化、感性化,并内在化为自我感受的一部分,最终通过诗歌加以呈现。海涅同时将“情感”视为文艺的创作的要素之一,认为诗歌的思想首先来自于感情而非理性,从而反对用概念化和理性化的思想进行诗歌创作。这一时期,海涅的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出个人化和内在化的倾向,与现实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1830年后,注重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的文艺思想逐渐被“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这一面向现实生活的文艺观所取代。文艺必须具有时代特色,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必须具有批判意识成为这一时期海涅文艺观的三大核心。在此基础上,海涅对德国浪漫派逃避现实的文艺倾向进行了批判,认为施莱格尔兄弟美化中世纪的诗歌观念违背了文艺的当代使命,是逆历史潮流而行。他同时从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否定了基督教的唯灵论,认为唯灵论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石,并且使德国社会和文艺界只沉溺于虚妄的彼岸世界却无视现实社会的变革需要。海涅还深刻地批判了歌德的冷淡主义,指出歌德的作品没有像席勒的作品那样产生行动,缺乏批判的精神。
综合来看,海涅前期的文艺思想可以概括为“自我抒情”,后期可以概括为“批判现实”。爱国情怀,海涅自身的反抗精神和犹太人身份,以及黑格尔哲学和当时文学思潮的变迁是引起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海涅以政治立场的不同对德国浪漫派展开批判存在着文艺政治化的不合理性,但也显示出海涅文艺观转变的背后实际上探讨的是文艺的历史使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海涅的这一转变并不纯粹明确,背后隐藏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而海涅本人始终徘徊在“抒情自我”和“批判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