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研磨法原位包覆制备纳米硅及电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Si)负极材料由于其出色的比容量(理论比容量为4200 m Ah/g)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新一代负极材料的热门选择。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使电极材料粉化脱落,并且不稳定的SEI膜也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锂离子,造成容量的迅速衰减。将硅材料纳米化和表面包覆碳材料可限制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也能避免其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有效地提升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本文使用机械研磨法制备了纳米硅分散液,并在机械研磨过程中对其使用碳材料进行组合包覆,结论如下:首先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硅分散液,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分散剂种类、不同研磨工艺以及不同分散剂用量对纳米硅分散液制备过程的影响。使用在测试范围之内的最优分散剂(A03乙酰胺类分散剂)和分段研磨方法,第一阶段0.6 mm研磨介质对颗粒进行粗磨,再使用0.3 mm研磨介质进行细磨,分散剂用量为固体含量的40%,两级研磨的填充率和能耗分别为80%、0.04 k Wh/g和90%、0.09k Wh/g,最终可以得到D90为143 nm的稳定纳米硅分散液,之后对其包裹改性以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为了提升纳米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采取0维碳材料乙炔黑作为包裹材料,使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碳黑分散液。使用0.3 mm研磨介质和B01分散剂在填充率为90%的条件下进行研磨,当研磨能耗达到0.05 k Wh/g时,得到D97=96 nm的分散稳定的乙炔黑分散液。通过在砂磨机中将纳米硅分散液、乙炔黑分散液和人造石墨逐次混合,制备出具有空间结构的纳米硅/乙炔黑/人造石墨硅碳复合材料(Si@C@graphite)。在1 C(1200 m Ah/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圈循环后,SAG 01-04的容量分别是374.5 m Ah/g、414.3 m Ah/g、436.7 m Ah/g和467.8 m Ah/g,分别是第二圈循环容量的93.44%、92.23%、90.36%和89.68%。为了进一步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需要选用更加合适的碳材料作为包裹层。在进一步工作中,为了提升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采取1维碳材料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包裹材料,使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碳纳米管分散液,使用B02分散剂和分段研磨方法,第一阶段0.6 mm研磨介质对颗粒进行粗磨,再使用0.3 mm研磨介质进行粗磨的分段研磨工艺,分散剂用量为固体含量的60%,当研磨总能耗达到0.11 k Wh/g,制备出良好分散的碳纳米管分散液。通过在砂磨机中将纳米硅分散液、多壁碳纳米管分散液和人造石墨逐次混合,制备出具有空间结构的纳米硅/多壁碳纳米管/人造石墨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Si@SWCNTs@graphite)。在1C(1200 m Ah/g)的电流密度下,SCG01-03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71.4m Ah/g、398.3 m Ah/g和409.2 m Ah/g;在经过50圈循环后,SCG 01-03的容量分别是345.1 m Ah/g、366.7 m Ah/g和379.4 m Ah/g,分别是第二圈循环容量的96.67%、92.06%和92.71%。两组样品中,硅颗粒表面包覆的0维或者1维碳材料都能抑制硅合金化反应时发生的体积膨胀,可以有效防止硅表面与电解液不断接触造成的SEI膜反复生长的情况,从而保证电池的良好电化学性能。随着硅含量的提升,样品的循环容量也不断提升。相较于Si@C@graphite系列样品,Si@SWCNTs@graphite样品在同样硅含量时,容量保持率更高,是因为网状的碳纳米管结构使得电极材料更加稳定;相比之下,稳定循环比容量稍稍下降,是因为在循环过程中碳纳米管的嵌锂消耗了部分锂离子,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容量。
其他文献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风挡玻璃发生爆裂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仿真研究风挡玻璃的准静态破坏特性对于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十分重要。但是,在至今为止的玻璃准静态仿真研究中,尚未涉及玻璃破坏过程。本文基于固有内聚力模型,提出适用于玻璃准静态破坏分析的隐式-显式组合仿真方法,以高效且准确地描述玻璃准静态破坏响应过程。首先,本文在介绍经典断裂力学理论以及内聚力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特色小镇等相关概念的提出,历史文化名镇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地纷纷借助古镇资源加快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在整发展过程中,新区风貌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伴随建筑的落成而产生。在当前小城镇建筑设计水平普遍较低,“千镇一面”的基本现状下,如何塑造历史文化名镇新区良好风貌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由此展开了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良好风貌是什么”、“怎样开展风貌控制研究”和“怎样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交通在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出行的同时也引起发了难以忽视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随着通信、控制等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智能网联条件下的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utomated Vehicle,CAV)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高速公路车速较快、交通流量较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造成后续事故甚至连续追尾,加剧损失;高速公路的结构简单,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由于在强度、韧性和耐久性方面的优点,在大跨度桥梁工程、海洋工程和超高层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具有与普通混凝土(Normal Strength Concrete,简称NSC)相近的强度,但具有较好的受拉
垂直顶升法,是指在已建隧道内部,通过液压千斤顶等设备,将竖井朝上闷顶并穿出土层,形成竖向管道的一种工法。该技术在国内水工盾构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电力、综合管廊、地铁风井等非水下盾构隧道工程中常需要建立竖井,以满足通风、排烟等功能。传统的自上而下开挖基坑施作竖井的工法,存在工期长、成本高,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将垂直顶升法推广到非水下盾构隧道的竖井施工中。而确定顶升过程隧道受力和变形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与环境问题日益险峻。大气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由于道路交通排放日益增加,道路污染日渐严重,因此如何减少路旁行人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物环境中的风险问题急需解决。道路旁绿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所以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从探究植物与空气中PM2.5浓
国家正开展对《噪声法》的修订,且由于疫情居家学习、办公,人们对住宅生活区中的低频噪声感受愈发明显。但中低频噪声相对高频噪声治理难度较大。传统的吸声材料——多孔材料和微穿孔板均受限于自身性质,无法兼顾低频和宽带高吸声。而相对易设计、可调控性强、可吸收500Hz以下低频噪声的薄膜型声学超材料走入了学者的视野,成为了最近的研究热点,然而薄膜超材料研究目前仍存在吸声频带较窄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薄膜型结
定向能量沉积技术能高效成型大尺寸金属零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其他增材制造技术一般采用单向平面分层,并通过添加支撑结构的方式保证悬垂结构的成型,而支撑结构并不适用于定向能量沉积工艺,因此限制了成型复杂结构的能力。得益于五轴加工中心的高自由度,可以在沉积过程中不断改变材料堆叠方向,实现零件的无支撑制造,但这也给路径规划方法提出了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体素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关系研究是制定城市规划及社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与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一刀切”的低效配置现象,导致居民需求变化与服务设施供给之间出现不均衡的问题。近年来,生活圈的理念凭借其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国内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的热点。随着社区生活圈理念的兴起,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
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是核电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而对汽轮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智能预警与预测性维护,可有效地预防核电厂安全事故,降低维护成本。目前专用于核电机械设备的故障预警系统,大多预警效果不理想,功能不完善,其搭载的故障预警算法难以有效地处理数据不良性、冗余性与复杂性,且精度有待提高;对异常信号的识别仍采用阈值法,而阈值的选取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残差接近阈值并在附近波动时很难做出决策,且难以量化异常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