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标准公司理财学中,公司行为像普通投资者的行为一样,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的。但是,行为财务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参与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其会导致资本市场中较为普遍的行为偏差,而公司行为的偏差则与公司的性质和目标、投资者的情绪以及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有关。本文主要是基于行为财务的视角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自由现金流理论、市场时机理论以及羊群行为等有关理论,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所表现出来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和“迎合再融资政策”等行为特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具体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宏观层面的研究发现:中国证监会依据市场反应来颁布和规范再融资政策,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则依据政策方向和投资者反应来实施再融资。微观层面的研究以2005年7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国内沪、深两市进行增发(含定向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含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着重研究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的新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即选择股权再融资还是选择债权再融资,主要的决策依据为:公司的规模、财务杠杆、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比例及净资产收益率。而在对这一时期主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增发的选择中,是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主要的决策依据为:市场价值与账面值的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财务杠杆。
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处理好股权分置改革的相关问题,促进再融资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抑制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规范再融资行为;抑制上市公司迎合再融资政策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再融资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建立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