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学说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赋予这个概念创造性的意义。选择是经过考虑的欲求,是欲望和理性的结合,是思想的终点,也是实践的始点。然而我们并不选择目的,因为目的是已经确定的,我们考虑和选择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选择是以目的为标准而选取那个最适合实现目的的手段的能力。由于选择的目的不同于当下的快乐和需求,因此选择就具有在当下的快乐和长远的幸福之间作抉择的性质。当下的目的要从属于城邦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学说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赋予这个概念创造性的意义。选择是经过考虑的欲求,是欲望和理性的结合,是思想的终点,也是实践的始点。然而我们并不选择目的,因为目的是已经确定的,我们考虑和选择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选择是以目的为标准而选取那个最适合实现目的的手段的能力。由于选择的目的不同于当下的快乐和需求,因此选择就具有在当下的快乐和长远的幸福之间作抉择的性质。当下的目的要从属于城邦共同体的幸福的目的,这两个目的在城邦制度下具有高度的一致和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选择思想是在希腊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城邦制度下想形成的。在梳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背景特别是希腊人的灵魂观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我们为什么能够选择、我们选择什么以及我们的选择是怎样作出的这样三个问题的追索和回答,对亚里士多德的选择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并努力做出批评性的评论。
论文第一章旨在说明,亚里士多德有一种人具有自南意愿的观念。人的行为的始因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类的理性。与无理性的事物相比,人类行为的原因在人类的灵魂之中。始因在人类自身的行为,就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就是根据自山意志做出的行为。意志自由是人的选择的前提。
第二章意在说明,依据亚里士多德人的行为有多种自身的始因,然而并不是任何一种始于人自身的行为都是选择。选择不同于欲望、希望和意见等等。选择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特征。但首先是出于意愿的行为。然而出于意愿的选择并不是对于任何题材的。一些不恰当的题材已经预先被排除。
第三章旨在说明选择涉及的灵魂的两个部分的德性,二者对于做出选择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在德性和明智互构地形成中选择与二者的关系。
第四章旨在对于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之间作一个比较。这个比较旨在表明亚里士多德是在什么意义上认为恶也是出于意愿和选择的,从而与苏格拉底“无人有意作恶”的论断区分开来。
其他文献
广告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审美创造反映着时代审美的嬗变。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新的市场环境以及信息技术,也为广告传播形式的改变带来契机,故事性手机营销影视广告的出现,成为反映这一变化的风向标。它充利用故事性影视的审美特征,满足了手机企业力图通过一种更加新颖、独特的动态广告方式从心理上打动受众,让其产品或品牌理念与在短时内深得人心的根本诉求。 本文中选取了《IAI中国广告作品年
技术问题是海德格尔长久关注着的问题,无论是在前期抑或是后期思想里面,其技术思想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贯所秉持的存在论立场。过往哲学常常囿于形而上学的主体性视角,纠缠于种种技术因素,技术被降格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现成存在者的应用性的工具。然而从存在论的视域看,技术作为一种发生着的现象便本质地关涉于存在,因此对技术的追问并非是研究分析一些技术结构与要素,亦不是研究技术革新的历史,而是对技术之为技术的
人类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经验技术,工业文明时期的科学技术。经验技术范式依靠自然且受制于自然,具有朴素的整体自然观,科学技术范式脱离自然却又征服自然,具有掠夺性和侵占性,是一种机械、冷漠的技术形态,科学技术在工业化的大生产运动当中,导致地球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难以为继的严重危机。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发展生态技术迫在眉睫,生态技术结合了古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也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美学家。他终其一生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不懈努力,并力图通过艺术自律来达成目标。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艺术观是马尔库塞艺术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论也是影响其思想的重要来源。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等是其思想产生的胚床。 马尔库塞的艺术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艺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文化博大精深,汇聚了先祖圣贤对于生命、宇宙、社会等一切自然、人文现象的思考与探索,道教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唐末五代,道教发生了重大变革,外丹术走向衰落,内丹术日益发达,儒释道三教融合不断加深,在此承上启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道教人物,五代宋初的高道陈抟就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代表人物。陈抟由儒而道,致力于道教理论、方术方面的研究和建设,不仅为道教内丹术建立了一套以“性
先秦诸子尽管观点大异,但终究身处同一时代,都表现出了一种对生民之关怀、治世之向往的“救世情怀”。虽然韩非子身为法家集大成者,但他的思想中也深藏着一种道德观念与价值理想。与诸子所不同在于韩非子由“道”入手诠释“德”之形上之真义,又由人情自然的经验体察为现实出发点,用“法”来规导人们通向一条道德之路。本文第一章对此作出阐述。 承接老子道家思想,韩非子对“德”分析依从形上“道”之本体全面铺开。韩非子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对基督教和封建专制给予了猛烈抨击,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齐构成了现代思想的直接来源。康德作为启蒙运动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启蒙思想系统诠释了启蒙精神。康德在启蒙论文中将启蒙定义为“要有勇气使用自己的理性”。在这篇文章中,他分别从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私下运用、启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这个定义加以阐释。康德的启蒙定义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最终追求,这表现
马克思社会时间观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资本主义的时间异化给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危害。马克思从社会时间观的角度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解决资本主义时间异化下的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发现时间与均匀流逝的自然时间有所区别,它有其自身的社会属性,是社会时间。它有其自身的内涵,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积极因素、是人类的生命尺度和人类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社会时间
城市空间生产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人类生活从农村走向了城市,进入了城市化发展阶段,在资本增殖逻辑的推动下呈现不同的资本化样态。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体现为人类以劳动实践的方式对自然加以改造的过程,城市空间生产的一切活动均立足于自然提供的空间与资源之上。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能力的提升,城市空间改造能力的增强,城市空间生产利用资本、科技、权力等生产要素将自然物质资源转换成空间社会财富,将原本处于
高校学生环保社团在培育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激发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各高校纷纷建立起学生环保社团。由于当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青年价值观层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影响,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为环保社团整体发展失衡、环保社团内外部管理不规范、环保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环保意识受教育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