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由之路--论康德的启蒙观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对基督教和封建专制给予了猛烈抨击,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一齐构成了现代思想的直接来源。康德作为启蒙运动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启蒙思想系统诠释了启蒙精神。康德在启蒙论文中将启蒙定义为“要有勇气使用自己的理性”。在这篇文章中,他分别从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私下运用、启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这个定义加以阐释。康德的启蒙定义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最终追求,这表现为他在后续一系列著作中对人类历史总体进程的划分上,即自然状态——公民状态——伦理状态,这个进程是一个人类道德不断进步、人类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自然到自由的前进过程。
  在具体问题上,康德认为人类必须通过普遍立法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以共和主义的精神在地表上建立一个世界公民政权,这构成了自由的外在要求方面。但康德认为这个外在的公民社会其自身的自足性问题并不能在其内部得到解决,因而自由的充分实现则需要在人类自身当中寻找道德的无条件根据,所以外在的政治共同体也就必须进入到一种伦理共同体的层面。康德进一步指出这个伦理共同体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它具有一种道德性质的宗教属性,由道德构成自由的内在保障方面。就如何落实启蒙,康德站在人类学的高度指出教育与人类自身完善性的紧密联系,通过教育来达到人类不断启蒙的目的。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康德的启蒙观应包含外在的政治启蒙、内在的宗教启蒙、启蒙事业具体实现途径的教育启蒙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近年来,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强烈呼吁建立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信用总是表现为信息,信用管理的实质是信息管理,其中对信用档案信息的管理占据了信用管理的重要地位.因此,作者选择了重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物质基础--信用档案作为研究对象,立足档案学,并结合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明确了信用档案的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的界定之后,综合论述了信用档案的范围、信用档案信息的采集、信用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等问
学位
广告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审美创造反映着时代审美的嬗变。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新的市场环境以及信息技术,也为广告传播形式的改变带来契机,故事性手机营销影视广告的出现,成为反映这一变化的风向标。它充利用故事性影视的审美特征,满足了手机企业力图通过一种更加新颖、独特的动态广告方式从心理上打动受众,让其产品或品牌理念与在短时内深得人心的根本诉求。  本文中选取了《IAI中国广告作品年
学位
技术问题是海德格尔长久关注着的问题,无论是在前期抑或是后期思想里面,其技术思想最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贯所秉持的存在论立场。过往哲学常常囿于形而上学的主体性视角,纠缠于种种技术因素,技术被降格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现成存在者的应用性的工具。然而从存在论的视域看,技术作为一种发生着的现象便本质地关涉于存在,因此对技术的追问并非是研究分析一些技术结构与要素,亦不是研究技术革新的历史,而是对技术之为技术的
学位
人类的技术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和农业文明时期的经验技术,工业文明时期的科学技术。经验技术范式依靠自然且受制于自然,具有朴素的整体自然观,科学技术范式脱离自然却又征服自然,具有掠夺性和侵占性,是一种机械、冷漠的技术形态,科学技术在工业化的大生产运动当中,导致地球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存发展难以为继的严重危机。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发展生态技术迫在眉睫,生态技术结合了古
学位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也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美学家。他终其一生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不懈努力,并力图通过艺术自律来达成目标。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艺术观是马尔库塞艺术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论也是影响其思想的重要来源。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大众文化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等是其思想产生的胚床。  马尔库塞的艺术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艺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其文化博大精深,汇聚了先祖圣贤对于生命、宇宙、社会等一切自然、人文现象的思考与探索,道教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唐末五代,道教发生了重大变革,外丹术走向衰落,内丹术日益发达,儒释道三教融合不断加深,在此承上启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道教人物,五代宋初的高道陈抟就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代表人物。陈抟由儒而道,致力于道教理论、方术方面的研究和建设,不仅为道教内丹术建立了一套以“性
学位
先秦诸子尽管观点大异,但终究身处同一时代,都表现出了一种对生民之关怀、治世之向往的“救世情怀”。虽然韩非子身为法家集大成者,但他的思想中也深藏着一种道德观念与价值理想。与诸子所不同在于韩非子由“道”入手诠释“德”之形上之真义,又由人情自然的经验体察为现实出发点,用“法”来规导人们通向一条道德之路。本文第一章对此作出阐述。  承接老子道家思想,韩非子对“德”分析依从形上“道”之本体全面铺开。韩非子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