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高速公路因而必须进行大规模养护和改建扩建,养护工作任务量较为繁重。厂拌热再生技术因具有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在国内道路工程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但依然日益显露出两大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首先是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内部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定量评价指标很少;其次是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性并不十分清晰明确。
  本文设计试验方案对RAP沥青转移特性和界面融合效应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计算公式,分别探究拌合工艺参数、RAP掺量、再生剂类型及掺量对RAP沥青转移特性和界面融合效应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仅仅调整RAP预热温度且其他拌合关键工艺工序保持完全相同的方式,从而人为构造出不同RAP掺配比例条件下的再生沥青混凝土试样的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继而进一步探究不同高RAP掺配比例(30%、40%和50%)条件下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的各项常规路用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以及抗水损性能)随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演变的规律性和关联性。
  基于灰关联分析法分析可知,RAP预热温度是主导RAP沥青向新集料表面转移和新旧沥青有效融合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新集料加热温度对其的影响程度仅次于RAP预热温度,而拌合时间对其的影响程度最不显著;再生沥青转移率和界面再生融合度均随着RAP掺量的攀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再生剂掺配比例愈大,再生沥青转移率也愈大,且增大趋势由缓变急再变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三种RAP掺配比例条件下的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着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高皆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在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尚未达到完全融合状态的情形下,随着RAP掺配比例的逐步提高,再生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
  三种RAP掺配比例条件下的再生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随着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高皆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具体为随着RAP掺配比例的逐级递增,再生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的上升幅度愈发显著,与此同时,再生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却随着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具体为随着RAP掺配比例的逐级递增,弯拉强度降低幅度愈发显著。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随RAP掺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升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三种RAP掺配比例条件下的再生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比和残留强度比均随着RAP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高在持续上升。再生混合料的抗水损性能随RAP掺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新旧沥青界面再生融合度(DOB)的提升可有效改善再生混合料的抗水损性能。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今后大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其他文献
复杂的自然气候环境和持续增加的交通量都对道路服役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行车舒适性、施工便捷性等优点,是中国高速公路最常用的路面类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是由胶粉、沥青、集料和空隙组成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道路工程材料,不仅可以消耗大量废旧轮胎,而且可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本文依托太行山实际项目,通过对比HDPE和TOR两种降粘剂对胶粉掺量25%的胶粉/SBS改性沥青的降粘效果,最终选择HDPE作为降粘剂制备了胶粉掺量25%的胶粉/SBS改性沥青混
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是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但是,水泥混凝土脆性大、适应变形能力及抗裂性能差、抗疲劳开裂及抑制裂纹快速扩展能力弱,尤其是当层间出现不均匀支承、脱空、路基不均匀沉降等状况后,路面板在重载作用下易发生早期断板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难以保证。针对水泥混凝土在抗裂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纤维阻裂增韧原理和加筋材料复合结构抗裂原理,从材料与结构两个角度共同出发,探索性提出了一种抗裂混凝土路面结构新构想-低模量强节点加筋网约束纤维混凝土路面结构。本文采用理
满堂支架因使用辅助设备少,纵横间距结构形式多样、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对满堂支架的重视程度不足和施工过程的复杂多变,导致近年来模板支架系统坍塌事故屡见不鲜。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影响满堂支架施工安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不同因素对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鉴于专家经验水平的差异,给出了一种利用专家置信指数来修正专家们不同评估结果的方法。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确定了满堂支架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在单因素预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因素间相
近年来,随着轻质油需求不断增加,流化催化裂化(FCC,Fluid Catalytic Cracking)催化剂作为轻质油加工流程中最关键的原料,其年使用量也在不断变大,由于FCC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伴随着水热失活、金属中毒失活和沉积失活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则FCC废催化剂的年产量也在快速增长。同时FCC废催化剂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不经处理直接填埋对环境会产生危害,因此对废催化剂的处理提出了要求并
随着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迎来养护高峰时期,就地热再生技术因其节约不可再生材料和处理沥青路面病害的特点,在国内外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新料添加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以及回收沥青混合料(RAP料)级配变化下的取样优化配合比设计进行研究,并依托实地工程及热再生设备提出了新料添加的控制要求。
  首先,对石忠高速和成渝高速的RAP料沥青含量、老化沥青性质和级配进行分析后,将再生剂和SBSI-D型改性沥青混合进行老化沥青再生,并确定最佳掺量。在再生料最佳油石比下和相应拌和温度及时间,研究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与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道路的使用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水沥青路面因具有降噪、减少水雾、抗滑等优点受到众多道路工作者的关注,但与普通密级配沥青路面相比,排水沥青路面施工温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易老化和水毁、空隙易堵塞等局限性都给排水沥青路面的广泛推广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路用性能、空隙堵塞行为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排水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不同的改性剂制备高粘改性沥青,并对不同改性剂与改性剂掺配比例组成的高粘改
橡胶沥青以突出的路用性能被广泛应用,但因其黏度较大,导致了生产和施工温度高,能量消耗大,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排放严重等问题。温拌技术可以降低橡胶沥青的生产与施工温度,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升施工和易性。沥青温拌技术的核心为温拌剂,国内目前多采用进口温拌剂,导致工程建设成本高。研究经济、高效、环保的温拌剂具有重要意义。塑料制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
随着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排放逐渐成为我国环境主要污染源之一,流动性强、分散性大等特点使其治理和控制远比其他污染源更加困难。机动车污染排放不仅受车辆性能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亦与公路线形条件密切相关,但对于车辆污染排放与公路线形的关系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论文以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为目的,研究了公路线形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影响规律,并对公路线形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引导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纷繁复杂,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捷,为区域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大量土质边坡,土质边坡稳定性问题愈加突显,减少边坡灾变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数值分析及边坡监测信息对比相结合,基于现代数学分析理论及机器学习方法对边坡的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开展研究。建立了基于位移切线角拟合方程斜率和改进位移切线角的边坡态势评估方法,采用三次埃米特插值和小波降噪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以获取更多边坡真实变形信息,通过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开展了边坡态势的预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高速公路大多建设于深厚软土地基上,由于在早期设计或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加之运营后不断增加的交通量,使得软土地区相当比例的高速公路在投入运营后仍出现较大沉降,进而引发了桥头跳车病害问题,给交通运营和养护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深厚软土地基运营公路桥头跳车病害问题,各高校、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展开相关的了研究与处治,但效果都并不显著,且目前传统的处治措施需要对道路进行占道施工,与运营公路面临的较大的交通压力等难以匹配。本论文以甬台温高速温州段大修EPC项目某路桥过渡段为工程实例,对该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