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各类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都市多功能农业的重要载体,农业园对促进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都市郊区,各种形式的农业园为市民提供了户外休闲娱乐、农业与生态体验的新场所,进而催生了农业园景观建设的热潮。然而作为新兴事物,农业园景观的相关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农业园美学特征、农业园景观要素分类与特征,农业园景观设计对园林艺术的借鉴与创新,景观规划在农业园整体规划中的地位,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诸多空白点。本文以上海郊区农业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对农业园景观理论、农业园景观设计、农业园景观布局规划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主要研究成果在实践项目—上海蓝滨生态农苑景观规划设计中进行运用,以期丰富、完善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农业园景观建设的实践提供借鉴。基于对农业园景观概念与景观相关理论梳理,论文提出农业园景观是自然生态野趣、传统乡村风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园林艺术景观的多维要素的综合。通过将农业园与传统农业和园林艺术的比较分析,提出农业园景观审美特征。现代农业园往往是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双重功能的复合,研究将农业园景观与上述两类功能进行综合,提出农业功能—景观特征图谱;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对上海市郊一些主要农业园生产、休闲、景观进行整体特征评价。农业园景观设计研究从最基础的景观要素入手,提出农业园要素可分为核心景观要素、主要景观要素、准景观要素,进而提出可根据此三类要素的丰度与质量作为判定农业园类型及景观优劣的重要标准。景观要素的组合与空间组织形成了农业园主要景观节点,论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SPSS软件分析游客对农业园节点景观满意度评价,对景观要素及节点的研究进行检验,并为具体的农业园景观节点设计提供参考。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首先探讨了景观规划在农业园整体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农业园景观建设受总体定位、资源禀赋、成本与政策因素、功能竞争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基于现场调研,论文提出农业园主要景观区域和生产区存在分离、围合、融合等三种主要结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各自特征与优缺点。对农业园常见功能区的景观规划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游客对景观分区满意度评价,及其对园区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郊各农业园休闲娱乐区景观质量对农业园总体评价相关度最高;农业生产区次之,但游客满意度却最差。上述分析为农业园整体及分区景观建设中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打造特色景观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