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变化影响下农民生态行为研究——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民勤县经济发展甚至威胁当地人民生存的突出因素,加快民勤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农民不合理的生态行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是造成民勤县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民与自然环境接触最多,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对农民行为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以行为理论、外部效应理论等为主,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和问卷调查,回溯了民勤县生态环境演变的历程与现状问题,分析了农民行为变化的动机和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影响,解读了影响农民生态行为的因素。  (1)农户是村落中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农业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民勤县位于石羊河下游,荒漠——绿洲格局是其典型的环境基质,绿洲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状态取决于水,而用水大户是农村和农业,因此农户的经济行为、生态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主导力量。  (2)纵观民勤县生态环境演变的历程,大致分为自然生态时期、人工农牧生态时期、荒漠化生态时期三个阶段。前两期自然因素是主导因素,而后期,人文因素主导了环境演化的方向与速度。尤其是近5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地表径流量不断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矿化度持续升高,天然植被不断萎缩,土地荒漠化日益扩大,绿洲面积缩小等。  (3)大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表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生态意识淡薄导致了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民追逐短期经济利益使农民无意识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农民的粗放低效型生产经营模式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民保守的生态投入意识制约生态建设的发展;农民传统的生育观念及行为阻碍生态建设的步伐。  (4)从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考察,个人环保行为和公共环保行为主要与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环保认知水平、环保知识水平、环境政策满意度相关。  (5)要正确引导农户行为,必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生态参与机制、生态教育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采取经济措施、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激励农民行为向正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入境旅游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区域开放程度和旅游产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江经济带地跨东中西十一省,起着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的重要作用。随着“长江黄金国际旅游带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一些领域的活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强调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采,这些活动为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非共和国是位于非洲的中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条件使其易于建立可持续发展,构建成一个真正的绿色能源,未来能源的国家。中非共和国拥有充沛的水资源(河网密布)、土壤(肥沃的土地)和大面积的森林,这使得它在自然产品和自然资源潜力方面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党的团结关系到党的生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党的团结,特别是各级领导核心的团结,是压倒一切的重要问题,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只要党的各级领导核心是团结的,全
城市化是指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物质文明和文化不断扩散,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的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
法国画家乔治·鲁奥是一位著名的宗教画家,儿时的战争经历与宗教哲学的影响使鲁奥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浓重线条勾画出人物轮廓的艺术特点则是来源于在彩色玻璃艺术家工作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内陆河流域之一,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资源形成条件差,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干扰表现出少有的脆弱性,是干旱地区典型的水资源脆弱带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意义重大,中国位于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总体表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经济的增长紧跟着而来的是水资源的虚耗和污
毛泽东自青少年时期起,就立志要报国、救国,因此,他从很早时起就十分重视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当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就把调查研究的地位和作用看得更高更重要了。1
搞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党全国都非常关心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都有具体的部署和要求。这是十分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
在全球变化加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量化城市森林的功能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杭州湾北岸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区土地覆被变化以及木本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土地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