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及系统开发 ——以某市第二水源选址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四川省的快速发展,全省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型缺水日益突出,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加深,寻找新的水源地迫在眉睫。据统计,2010年以来,四川省共新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122个,但因为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无法整改,水源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冲突,水量无法满足等原因,撤销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37个,其中,以河流型水源地的安全保障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为保障四川省的稳定发展及饮用水安全,急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体系。本研究从水源地选址的相关理论出发,基于四川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体系,并用四川省泸州市和达州市水源地选址方案验证了该体系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最后,将模型可视化,应用到四川省某市第二水源的选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文献的研究,结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包括环境-社会经济、水量保障、水质安全、风险可控及回馈响应机制5个准则层,15个指标层和36个评价层的4级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改进了污染源风险指标和水质类别指标的评价方法。(2)构建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模型。首先,遵循评价标准划分依据合理设置了评价标准及等级。其次,采用基于AHP法确定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AHP-熵权法综合定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模型,分别评价选址方案的可行性和择优性。最后,选取5个具有国际警戒线或城市规划目标的指标,设置了模型的合格线。(3)验证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四川省泸州市和达州市的水源地选址,比较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可知,2个案例的评价结果均通过了回馈性指标的检验,与当地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了模型可靠性和实用性。(4)开发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价系统。基于Visual Studio 2017软件,使用C#语言,开发了四川省河流型饮用水源地选址安全评估系统。该系统可通过输入环境-社会经济、水量、水质及污染源等基础数据,筛选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选址方案,计算得到各指标的安全性得分,输出各选址方案的综合性评价结果,使评估过程更加快捷、高效。(5)系统实例应用。运用系统对某市5个水源地备选方案进行评估。从安全等级的评价结果来看,5个备选方案的实际情况良好,其中,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五的安全等级为优,方案三、方案四的等级为良;从安全得分的评估结果来看,5个备选方案得分均高于合格线,其中,方案一(79.105分)>方案二(78.439分)>方案五(76.115分)>方案三(72.402分)>方案四(69.951分)。因此,根据评估结果,推荐等级为优、得分最高的方案一为选址方案,并针对推荐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以增强推荐方案的安全性。目前,该实例运用结果已得到该市人民政府采纳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婚姻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婚姻家庭问题突出,离婚率逐渐攀升,离婚纠纷案件的数量也居高不下。离婚纠纷案件兼具内部性和复杂性、情感性和伦理性的特点,这在带来审判压力与社会压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工作参与审判领域、开展家事调查提供了柔性介入的机会。自家事审判改革及试点工作的推进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接连出台意见加以指导,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各地也
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书面语篇中常见的现象。名物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经历了从词法、句法和语义到认知和功能的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名物化在不同语篇中的应用,但主要的讨论集中在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较少学者探讨学术语篇,因此本文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语法隐喻的视角分析了乔姆斯基的经典学术著作《语言与心智》,发现英语学术语篇中运用了许多名物化手段,
阿兰达蒂·洛伊可以说是当代印度文坛的一颗新星,虽然她的虚构作品只有两部,但在评论界却备受好评,获得了诸多奖项的肯定。《极乐之邦》是她最新创作的小说,在小说中,洛伊以浓重的纪实风格揭开了印度社会看似温情脉脉的面纱,直面边缘人群的生存困境。小说蕴含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思想,洛伊透过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探讨了暴力与正义这两个永恒经典的话题。鉴于此,本文将切入点放在边缘人和暴力这两大关键词上,重点研究边缘人的生存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从而产生了失地农民这样一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集中安置则成为失地农民群体动迁安置的主要模式。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承担着生存保障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功能。然而在新建安置社区环境中普遍存在功能布置不合理、缺乏景观绿地、邻里关系淡漠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着择业、生活、心理归属等各个方面的社会适应性矛盾。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课
社会的发展,居住模式的转变,邻里关系也发生改变。由此产生诸多问题,邻里关系淡漠、邻里活力缺乏、居民参与感缺失等等。寻找邻里相处模式,营造邻里空间,提升居民归属感,也成为新的议题。本文以邻里景观空间营造为主题,基于邻里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探究出邻里的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对邻里景观进行定义。通过调查居民行为活动,将活动置于邻里活动空间中,提出了宅前休闲空间、院落活力空间、街巷生活空间和社区欢聚空间四
本报告的翻译素材源于尼古拉斯·J·麦克布莱德与罗德里克·巴格肖所著《侵权法》(第六版)。本书详细阐述了法律原则、引用了一系列假设性案例情景并为读者的进一步阅读做出了相应的指导。本书其中一章被选作翻译实践材料,主要内容为侵犯他人。《侵权法》(第六版)属于法律文本,原文语言表达清晰、客观。原文涉及一些法律术语以及100多处的形式主语句给译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报告着重探讨了形式主语句的翻译及策略
本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的素材选自《外教》一书,《外教》是由彼得·法拉第撰写而成,彼得来自于英国,目前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该自传体以作者在中国的生活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转变。原文存在大量的介词,且介词的用法不一,这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困难,需要笔者准确地理解这些介词的用法,并精准地阐述出来。在所有介词中,介词IN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介词之一,这也是笔者花费篇幅来分析介词I
连词的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关联词的教学更是难点中的难点。“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是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关联词,这四个关联词在书面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也会出现不少偏误。为了减少学生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出现的偏误,也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关联词的教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菲律宾光启学校十年级学生的两次作文语料,主要运用偏误分析法,对菲律宾学生习得四
本报告选择《铺张浪费的语言: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的爱恨情仇》一书作为翻译实践对象。该书主要介绍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间一系列的共性与差异,是一部非常精彩的语言学读物。据卡塔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文本应归为信息型文本。至于理论框架,本报告选择了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作为指导。在对文本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后,笔者决定以抽象名词短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抽象名词短语在笔者选取的文本中大量
2018年去菲律宾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笔者发现去菲旅游的国人众多,但是景点介绍都不甚规范,尤其涉及到菲律宾独有语言和文化之处,翻译并不能使读者理解源语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本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选自《畅游菲律宾》,该书介绍了关菲律宾地区的主要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以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分类进而细数各地景点。菲律宾本国官方语言为他加禄语和英语,由于长期的殖民历史,所以语言和文化中都掺杂了许多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