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学生四个汉语常用关联词偏误分析 ——以菲律宾光启学校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oolgirl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词的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关联词的教学更是难点中的难点。“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是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关联词,这四个关联词在书面语出现频率较高,学生也会出现不少偏误。为了减少学生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出现的偏误,也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关联词的教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菲律宾光启学校十年级学生的两次作文语料,主要运用偏误分析法,对菲律宾学生习得四个汉语常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的语料进行了搜集,对偏误类型进行了分类,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菲律宾学生学习“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的教学建议。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关联词“虽然”“但是”的偏误分为误加和误用偏误。“虽然……,但是……”关联格式的偏误分为误加、误用、缺失和语序偏误。关联词“因为”的偏误分为无因果关系、因果颠倒、“因为”后语义残缺、关联词误用。“所以”的偏误可以分为无因果关系、一因两果、语意重复、其他偏误。“因为……,所以……”搭配使用的偏误分为误用、缺失、因果关系、语序偏误2.菲律宾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四个关联词出现偏误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学生、教师、教材、学校。3.本文最后从教师、教材、学习者三方面出发,提出了减少菲律宾学生“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偏误的建议,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能够为四个常用关联词的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阿达伯托·奥尔蒂斯是厄瓜多尔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是拉丁美洲非裔西班牙文学的杰出代表。作为黑白混血儿,他在两种文化和身份之间成长,切身体会了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在写作中,他重现了厄瓜多尔的黑人性及其演变,特别是他的小说《朱云戈》。该小说获得了1942年厄瓜多尔“国家最佳小说奖”,讲述了大约三十年来非裔厄瓜多尔人的生活以及其与不同种族的关系。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批评理论,分析了小说《朱云戈》中的
量度形容词,指对事物的量度加以描述的形容词,如“高、低、长、短、大、小、快、慢”等。它们在汉语中既以词的身份出现,又作为语素存在于大量双音词中。对外汉语的教学及研究,往往重词而轻语素。由于量度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使得这批词的语素义非常复杂。只关注词的教学,很难深入解决量度语素的教学和习得问题。为此,本论文进行量度形容词和语素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通过对量度语素意义呈现方式的考察、对量度语素意
本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的素材选自于《第五个风险》,该书出版于2018年10月,该书作者是迈克尔·刘易斯。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能源部、农业部和商务部的职能和运作模式,属于政治类文本。笔者选用了书中的第一章作为翻译素材,本章揭露了自特朗普继任以来美国能源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发现选文中共有140句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英语中常见的语法,汉语语法中则不存在定语从句。在处理这些定语从句的翻
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婚姻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婚姻家庭问题突出,离婚率逐渐攀升,离婚纠纷案件的数量也居高不下。离婚纠纷案件兼具内部性和复杂性、情感性和伦理性的特点,这在带来审判压力与社会压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工作参与审判领域、开展家事调查提供了柔性介入的机会。自家事审判改革及试点工作的推进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接连出台意见加以指导,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各地也
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书面语篇中常见的现象。名物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经历了从词法、句法和语义到认知和功能的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名物化在不同语篇中的应用,但主要的讨论集中在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较少学者探讨学术语篇,因此本文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名物化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语法隐喻的视角分析了乔姆斯基的经典学术著作《语言与心智》,发现英语学术语篇中运用了许多名物化手段,
阿兰达蒂·洛伊可以说是当代印度文坛的一颗新星,虽然她的虚构作品只有两部,但在评论界却备受好评,获得了诸多奖项的肯定。《极乐之邦》是她最新创作的小说,在小说中,洛伊以浓重的纪实风格揭开了印度社会看似温情脉脉的面纱,直面边缘人群的生存困境。小说蕴含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思想,洛伊透过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探讨了暴力与正义这两个永恒经典的话题。鉴于此,本文将切入点放在边缘人和暴力这两大关键词上,重点研究边缘人的生存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业用地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从而产生了失地农民这样一群庞大而特殊的群体,集中安置则成为失地农民群体动迁安置的主要模式。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承担着生存保障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功能。然而在新建安置社区环境中普遍存在功能布置不合理、缺乏景观绿地、邻里关系淡漠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着择业、生活、心理归属等各个方面的社会适应性矛盾。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课
社会的发展,居住模式的转变,邻里关系也发生改变。由此产生诸多问题,邻里关系淡漠、邻里活力缺乏、居民参与感缺失等等。寻找邻里相处模式,营造邻里空间,提升居民归属感,也成为新的议题。本文以邻里景观空间营造为主题,基于邻里相关理论的基础研究,探究出邻里的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并对邻里景观进行定义。通过调查居民行为活动,将活动置于邻里活动空间中,提出了宅前休闲空间、院落活力空间、街巷生活空间和社区欢聚空间四
本报告的翻译素材源于尼古拉斯·J·麦克布莱德与罗德里克·巴格肖所著《侵权法》(第六版)。本书详细阐述了法律原则、引用了一系列假设性案例情景并为读者的进一步阅读做出了相应的指导。本书其中一章被选作翻译实践材料,主要内容为侵犯他人。《侵权法》(第六版)属于法律文本,原文语言表达清晰、客观。原文涉及一些法律术语以及100多处的形式主语句给译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报告着重探讨了形式主语句的翻译及策略
本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的素材选自《外教》一书,《外教》是由彼得·法拉第撰写而成,彼得来自于英国,目前就职于沈阳师范大学。该自传体以作者在中国的生活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转变。原文存在大量的介词,且介词的用法不一,这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困难,需要笔者准确地理解这些介词的用法,并精准地阐述出来。在所有介词中,介词IN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介词之一,这也是笔者花费篇幅来分析介词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