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人类所有文化和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关于“幽默”的研究由来已久,各个学科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了贡献。本文以比较有代表性的幽默乖讹论为依据,运用关联理论,对日常生活中所提取的幽默话语,从话语研究和认知机制两个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在语言层面上,它表现为百科信息、语音以及句法层面的不和谐现象,而幽默言语现象的出现正是交际者运用语用推理对这种不和谐现象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使得交际者产生想笑的感觉,即幽默效果的实现。本文首先回顾对幽默的研究情况。尽管要对幽默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但仍有许多研究者乐此不疲。这其中,拉斯金的“幽默行为”概念颇有见地。他从三个方面对言语幽默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幽默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种:优越论,乖讹论和释放论。三种理论互相补充,但并不矛盾。其中又以乖讹论最为常见,而被经常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去。然而,大多数人对幽默的研究只是结合指示语、前提,或合作原则等对幽默言语进行的分析。这些研究都没有结合幽默的认知推理机制,因而也没有指出听话者是怎样获得幽默效果的。本文则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语用推理机制对幽默话语进行推导和解读。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格赖斯的关系准则上发展起来的,是从认知科学角度对言语交际进行的尝试性探讨。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言语时总是期待被理解的言语与对其所作的假设相互作用,并产生某种语境效果。如果某则信息在某一种语境下能产生语境效果,那么它就是关联的。但是在理解话语时,我们不但要获得关联信息,而且要获得最相关信息(the most relevant principle)。获得语境效果必须付出努力,代价越大,该信息的相关性就越小。人们在处理信息时,总是在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取得的效果之间求得平衡。在这种语境中,人们可以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人们在说话和理解话语时总是遵循关联原则(Wilson, 1986: 122,125)。这就是说,听话者在理解话语时可以假设话语总是最佳关联的。但是在幽默话语中,由于幽默发出者总是很间接地表达意思,这就意味着话语的关联性不是很强,即幽默话语理解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发现话语的关联性。而这种多付出的努力必须以语境效果的形式得到回报。在幽默话语中这种回报表现为愉悦和发笑。与此同时,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的关联性。交际行为具体表现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是由认知行为的本质决定的。在幽默言语交际中,幽默发出者将交际意图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幽默话语理解者注意到他的这个意图并依靠自己的认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