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的和解——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接骨师的女儿》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华裔作家之一,因写了多部关于中国人和美籍华人的小说而名扬海内外,被广大西方读者看作是传递东西方信息的桥梁。《接骨师的女儿》是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发表于2001年。小说一发表,就受到海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尽管现存很多有关谭恩美和《接骨师的女儿》的研究,然而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该小说的解读却相对薄弱。在本篇论文中,作者从东方主义的视角解析《接骨师的女儿》并阐明观点:东西方文化应当在当今世界和解并共存。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谭恩美的写作生涯,《接骨师的女儿》的故事梗概,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写作的目的和论文的总体结构。第一章主要阐述本篇论文的支柱理论—东方主义,以及在东方主义视野下的华人形象。在第二章里,通过对《接骨师的女儿》中中国厌女文化,封建迷信思想,食物文化,以及“愚蠢”、“鲁莽”、“野蛮”的中国人形象的分析,论文作者将小说中的东方主义元素一一呈现出来,并通过解释谭恩美在小说中运用东方主义元素的原因,进一步阐明她并不是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可靠传播者。第三章主要探析谭恩美如何在《接骨师的女儿》中通过对中国书法、中国传统医学的描述,以及坚强勇敢的中国母亲形象的塑造来打破东方主义。此外,通过分析美国女儿和中国母亲从矛盾冲突到和解的过程,本文作者进一步阐明只要有相互的理解和足够的沟通,东西方文化也能和解并共存。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重申重要观点:东西方文化应该并且能够在当今世界和解并共存。
其他文献
本文以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型和Grice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庭对话中参与者之间的话轮转换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分析出法
本论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海明威的个人经历来探究其生态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并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海明威自身的思想理念,深入分析、解读其作品。研
学位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公认为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1919年,《小镇畸人》的出版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这部作品也被称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威廉·福克纳将他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阅读又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知识贯穿于这四个部分之中,而阅读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有一定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因而有人认为词汇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而词汇教学多年来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感到单调,乏味。
托尼·莫里森(1931-)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处境,如同史诗般记录了美国黑人女性的伤痛和困境。她将自己对美国
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较难把握的部分。在写作中,中国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问题多集中在语言不流畅、文章不够连贯方面。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对语篇结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