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吕梁地区某县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2)分析氟斑牙与血清中铜、锌、钙、镁、铁元素含量的关系。(3)了解氟斑牙的影响因素。方法:(1)随机选取黄河沿岸吕梁地区某县一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和一个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对照村,通过现场检查,掌握两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2)采集8~12岁儿童外周静脉血,对其血清中的铜、锌、钙、镁、铁元素含量进行测定。(3)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病区村8~12岁儿童一般情况资料,分析氟斑牙的影响因素。数据录入、汇总在Excel表中,统计分析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两个调查村共调查120名8~12岁的儿童,根据WS/T208-2001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7.04%(30/81)、15.38%(6/39),有统计学差异(χ~2=5.88,P<0.05);按照Dean分度法诊断氟斑牙,两个调查村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7.04%(30/81)、17.95%(7/39),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50,P<0.05)。因此,以不同的氟斑牙诊断标准为依据,所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致性。(2)对114名病区村氟斑牙儿童、正常儿童和对照村正常儿童血清中的铜、锌、钙、镁、铁元素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显示,尚不能认为三组儿童之间铜、锌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钙、镁、铁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利用Tamhane’s T2法,进一步进行均数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病区村氟斑牙儿童钙、镁、铁含量与对照村正常儿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病区村正常儿童钙、镁、铁含量与对照村正常儿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病区村氟斑牙儿童钙、镁、铁元素含量与病区村正常儿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三组儿童钙、镁、铁含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对照村正常儿童>病区村正常儿童>病区村氟斑牙儿童。(3)单因素分析氟斑牙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χ~2=23.93,P<0.01)、母亲文化程度(χ~2=6.45,P<0.05)、家庭经济状况(χ~2=12.68,P<0.01)、获取口腔卫生知识情况(χ~2=18.54,P<0.01)、每餐食物种类(χ~2=6.38,P<0.05)、使用含氟牙膏的情况(χ~2=6.86,P<0.01)。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为氟斑牙的危险因素(OR=2.68,OR 95%CI 1.60~4.50),年龄越大,暴露在氟环境中的时间越长,氟斑牙患病率也就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与获取口腔卫生知识较多是氟斑牙的保护因素(OR=0.19,OR95%CI 0.05~0.72;OR=0.08,OR95%CI 0.02~0.43),提示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获取的口腔卫生知识越多,氟斑牙患病的可能性就越低。结论:(1)吕梁地区某县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中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较高,局部地区需要注意。(2)钙、镁元素可对机体中的氟致病机制产生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研究显示病区村8~12岁氟斑牙患病儿童存在明显的低钙、低镁症状,需及时、适当地为儿童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另外,病区村氟斑牙儿童铁含量明显低于病区村正常儿童和对照村正常儿童,需及时、适量增加铁的摄入。(3)年龄增加是氟斑牙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获取口腔卫生知识较多是氟斑牙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