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连续剧(以下简称电视剧)自诞生以来,就担当着叙事的功能。电视剧既可以利用镜头、景别、声音、蒙太奇等电视技术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视听画面,直接呈现“画面”和“情节”;又可以在广阔的容载空间内分剧集、有节奏地搬演整个故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雅俗界限的模糊、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仅靠单纯的叙事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曲折离奇的叙事只是赢得大众青睐的起点,而不是艺术征服大众的目标。以通俗化形式走向最广大观众群的电视剧,只有在通俗的形式中包含严肃重大或者精致深刻的内容,在时代精神、艺术属性和审美召唤之间找到一种“暗合”,才能真正触及观众的内心,形成与观众的对话。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这使笔者想到了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意境”。意境是中华文明民族化的产物,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追求意境一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有关意境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关于意境的内涵,在百家之言中笔者认为叶朗所言最为全面也最具包容性,叶朗打破了传统的“情景交融”说的局限性,认为意境应该是指文艺作品中通过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就使意境超越了诗文的界限,从情、景、物的范围扩及到情、景、物、事。不仅仅画面、场景可以体现意境,事件、情节也一样可以通过艺术手段创造意境。这就使电视剧表现意境成为可能。电视剧不仅可以拍得有趣、好看,还可以拍得深刻含蓄而有韵味。这种韵味,就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意蕴。并且得益于视听语言的多样性、取材的广泛性、剧集的伸展性,电视剧在意境的表现方式上相较诗画艺术,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近些年来,《大宅门》、《闯关东》、《大明宫词》、《似水年华》、《橘子红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金婚》、李少红版《红楼梦》等优秀电视剧的问世,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电视剧创作人员在意境方面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尤其是由李少红导演执导的、2010年登上荧屏的新《红楼梦》,创作团队通过古典精致的画面、极富神采的配乐、传神写意的特效,不仅如实再现了原著中神话与人间相互交织的奇幻世界以及贵族大家庭由盛转衰的悲剧历史,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永恒的哲理启示,使中国电视剧意境的探索再攀高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电视剧意境领域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意境形态单一,崇尚阴柔之美,忽视阳刚之美;类型电视剧中的意境挖掘得不够深入;意境表现手法平面化,未能充分调动起电视的视听语言功能;意境的过分“雅化”与电视剧通俗性背离,形成曲高和寡、收视效果不尽人意的结果。那么,电视剧创作人员该如何利用视听语言创造意境并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呢?电视剧如何在追求意境的艺术性和赢得收视率的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本文旨在结合当前电视剧意境的现状和学界的已有研究成果,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在第一章中笔者将从电视剧本体出发,探析电视剧意境的内涵、构成和生成机制。在第二章中则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视剧,探讨其中不同形态的意境,并对如何深入挖掘类型剧中的意境之“境”和意境之“意”,以及实现意境艺术性与电视剧通俗性之间的平衡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了增强本文的说服性,笔者在第三章中以李少红版《红楼梦》为案例,从人物造型、服饰道具、画面构图、镜头语言、特效、音乐等电视视听语言出发,分析该剧部分场景和重头戏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和视听效果,以该剧在打造意境上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为例来探究中国电视剧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