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人口的乡村—城镇迁移和土地利用的乡村—城镇转化是高度相关的经济社会现象。本文以城镇和农村双重占地的“两栖现象”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二者的协调性问题,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利用人口统计资料和普查资料、土地详查资料和其它调查资料,首先对我国人口的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的乡村—城镇转移进行了总体分析和阐述。并对全国历年两栖人口和两栖占地数量进行了估算,也统计了各省两栖占地数量的年记变化情况。在界定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的内涵、修正已有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分省的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进行了全国各省土地城镇化局部自相关计算。其次关于土地与人口的城镇化不协调的原因,是将“两栖人口”——“两栖占地”这个日益尖锐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始分析研究的,并沿着这条思路进行了两栖占地机理分析。论文从四个角度出发,包括农地产权的经济分析、土地的保障价值分析、推拉理论驱动力分析以及政策、制度限制因素分析,结合分析和讨论,分别得出四条结论:土地产权的集体制实际上模糊了农民放弃的土地作为“等价物”的价值;土地成为两栖人口抵御失业风险的工具;两栖占地的直接动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而关键因素则是城乡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户籍制度、土地调整、农村土地征收等政策约束可以用来解释两栖占地的持续发生。最后,在现状问题和关键成因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为解决我国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城乡户籍门槛、集体土地的流转与征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系列问题,从根基的土地制度改革出发提出了一种思路——“城镇福利——农地产权”之间自由选择的政策组合,该政策组合更是从博弈论的角度,设计了门槛和城镇福利及其融资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利用“杠杆”让农民自由选择的机制,最后通过补充和总结,提出我国目前的政策制度改革要避免过激的利益格局调整,实现渐进和平稳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