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HRM)研究各证型及其动力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GERD西医诊断标准,纳入GERD患者114例,采集纳入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由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共分为寒热错杂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湿内阻证、中虚气逆证5组,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记录食管上括约肌(UES)、食管下括约肌(LES)、食管体部的相关动力参数,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及其动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14例GERD患者中寒热错杂证组39例(占34.2%),肝胃郁热证组27例(占23.7%),肝胃不和证组21例(占18.4%),痰湿内阻证组16例(占14.0%),中虚气逆证组11例(占9.6%),证型分布与西医分型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方面,肝胃不和证组及肝胃郁热证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余三型男性低于女性,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虚气逆证平均发病年龄(60.45±9.99)岁明显高于其余四型(P<0.05),各组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P<0.05)。各组在体重指数、HP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食管动力参数研究(1)UES动力参数:在UES静息压方面,痰湿内阻证组要低于肝胃郁热证组及中虚气逆证组(P<0.05);各组间在UES长度、UES残余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LES动力参数:在LES静息压方面,中虚气逆证组、寒热错杂证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且与肝胃郁热证组及痰湿内阻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在LES长度、4s综合松弛压、LES低压占比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食管体部动力参数:在远端收缩积分(DCI)方面,肝胃郁热证组高于中虚气逆证组及寒热错杂证组(P<0.05)。在蠕动中断方面,中虚气逆证组高于寒热错杂证组(P<0.05)。在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潜伏期(DL)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无效收缩:在收缩力度方面,痰湿内阻证组高于其他四组(P<0.05)。在无效收缩占比方面,痰湿内阻证组低于其他四组(P<0.05)。(5)在湿咽成功率方面,痰湿内阻证组高于寒热错杂证组、肝胃不和证组及肝胃郁热证组(P<0.05),同时,中虚气逆证组低于寒热错杂证组、肝胃郁热证组及痰湿内阻证组(P<0.05)。结论:GERD中医证型中以寒热错杂证最为常见,其次依次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湿内阻证、中虚气逆证。GERD患者不同证型与年龄、UES静息压、LES静息压、DCI、无效收缩占比、食管收缩力度、湿咽成功率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