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扩张和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面对这一问题,交通规划部门提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希望让轨道交通将高密度居住区和就业中心串联,让更多的通勤者选择轨道方式;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引导居民由小汽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从而缓解城市拥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轨道交通与小汽车出行的关系,并试图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交通规划与管理已经成为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扩张和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面对这一问题,交通规划部门提出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希望让轨道交通将高密度居住区和就业中心串联,让更多的通勤者选择轨道方式;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提高公共交通可达性,引导居民由小汽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从而缓解城市拥堵。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轨道交通与小汽车出行的关系,并试图利用研究成果来指导交通规划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现实中轨道交通对小汽车的替代作用并未如愿以偿,出现了轨道和公交线网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最为严重。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规划者进行空间设施配置时,大多数从城市宏观和静态层面的职住空间分布进行规划,而忽视了基于出行者的微观行为空间和动态通勤网络特征。实际上,居民对通勤方式的选择,除职住距离外更多考虑是职住两端的实际可达性,尤其是对轨道交通使用者,其更看重的是轨道是否同时覆盖职住两端的空间范围。此外,由于城市内部空间发展极不平衡,再加之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在区位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这种空间异质性将会进一步透过房价等市场行为促成社会分异,促使轨道交通对居民通勤出行影响出现差异。因此,轨道交通对小汽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应更加重视出行者的微观行为空间和微观社会经济属性特征。本文采取宏微观嵌套的分析视角,首先从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日志调查数据中选取28936个总通勤样本,从宏观层面,基于GIS核密度和OD矩阵空间方法分析城市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通勤流分布特征,并利用GIS双变量莫兰指数测度轨道交通可达性与小汽车出行强度的匹配关系,以评估轨道交通与出行行为之间的现状效果;其次转向微观行为层面,按照居民行为空间与轨道站点之间的覆盖关系划分出三类轨道沿线居民,结合空间方法与统计方法分析沿线居民通勤行为特征,以此评估轨道交通对居民通勤行为的潜在影响能力和效果;最后,根据轨道站点空间异质性特征提取六类组团样本,在选取关键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影响小汽车出行方式的二元logistic模型,验证分析轨道交通对居民小汽车出行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1)整体上,总样本的职住空间分布与昆明市目前的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基本吻合,轨道沿线集中了部分中高密度的居住区和就业区,对于拉伸城市空间框架,促成重要的城市交通走廊有重要作用。然而从轨道交通可达性与小汽车出行分担率的匹配度上发现,轨道沿线的小汽车使用率与其他区域相比并未明显比其他区域低,表明轨道交通对小汽车使用的替代效用可能并不明显。(2)从轨道沿线居民的通勤方式来看,选择轨道交通通勤的比例为3.08%,略高于全市1.3%的平均水平,而选择小汽车通勤的比例为30%,与全市平均水平一致。但是如果按照三类沿线居民的行为空间来统计,则可以看出轨道交通对小汽车出行的影响随着居民自身通勤空间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通勤OD点均位于轨道站点覆盖范围的长距离通勤者中,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最高,为20%;仅居住地(O点)位于轨道站点覆盖范围的长距离通勤者达11%;仅工作地(D点)位于轨道站点周边的长距离通勤者使用轨道交通的比例最低,仅为5%,与此相反,选择小汽车出行方式则高达47%。(3)考虑空间异质性问题后,各组团模型中部分变量对小汽车使用的影响呈现显著地差异。如在建成环境变量上,工作地一端的建成环境密度越高,通勤者小汽车出行会降低,可能是建成环境较高地通常是城市就业中心,轨道交通对高密度群体出行有一定程度引导作用;而居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者小汽车出行影响较弱。此外,由于不同组团样本是处于不同区位下,各区位下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存在差异,会间接导致轨道交通对通勤者小汽车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自司马迁始创《循吏列传》后,循吏一词逐渐成为了士民心中理想官吏的典范与代表,不仅为历代史家所重视,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对象。在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背景下,优待儒士的宋廷涌现出了 一批公忠为国、仁爱为民的有能之士。《宋史·循吏传》中记载了元代史官择录的十二位北宋循吏,他们多以科举入仕,集中出现在北宋前中期,这与北宋忠厚立国、重典治吏的政策以及逐渐完善的选官任官制度密切相关。此十二人尽管人数
刺绣技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刺绣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目前有很多关于刺绣技术的教育活动,业界也力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让刺绣技术得到发展。为了分析刺绣教育在刺绣技术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刺绣技术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刺绣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沈寿作为江南刺绣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刺绣技术的教材化与学科化,在刺绣教育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解读、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也发生改变,城市社区打破了传统的单位院落式聚居的居住模式,尤其是在优租房社区,人口流动量大,社区居民彼此陌生,邻里关系淡漠、疏离的现象突出,集体意识、社区公共观念淡薄,同时优租房社区内居民构成以高知人才为主,人才资源面临闲置和浪费。面对这个现状,本文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出发,主张以自下而上的理念实现居民自主意识的唤醒和持续的社区培力,推动邻里
李玉平(Grace Lee Boggs)(1915-2015)作为一位华裔美国革命家,一生致力于从事黑人运动和底特律的社区建设。她的革命生涯始于马克思主义,后逐渐偏离欧洲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并表现出与美国六十年代产生的身份政治运动类似的特征,但又始终不同于两者。然而,她的独特性未能引来足够的学术关注,且以往的多数研究都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以介绍李玉平的革命实践为主,少数着重讨论李玉平思想的文章,也因
随着国家对汉语的大力推广,人们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的浪潮。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很多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本文通过收集美国波特兰市浩津中学中文沉浸式项目学生在书写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语料,在分析这些语料后将其归纳为笔画偏误、部件偏误、整字偏误三类。笔画偏误包括笔形偏误,笔际偏误,和笔画数目增减;部件偏误包括部件变形与变位,部件改换,部件增减和结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大学城”,至今大学城在我国多个省市均有建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打破了高校各自为政的发展状态,降低教育成本,增进各校交流合作。但是,我国大学城并没有实现集群式发展,只是在距离上缩短,在资源管理和利用上仍旧是传统、封闭的状态。因此,打破这种状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资源共享模式是迫切需要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网络,2
《希麟音义》是《慧琳音义》续作,继承了其体例,本文从两书共收卷目《大乘理趣六般若蜜多经》《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多经》出发,根据相同词目释义的异同对比,发现《希麟音义》有部分词目释义承袭于《慧琳音义》,认为研究《希麟音义》引书,必须得在充分了解《慧琳音义》引书的基础上进行。《希麟音义》引书众多,其中《玉篇》和《切韵》是很重要的两本典籍,《玉篇》自成书后,版本众多,但自宋本刊行后,前代各版逐渐亡佚,
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已然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同时,机构投资者是促进创新还是阻碍创新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选取沪深A股2007-2016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机构投资者持股、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以康缘药业为例,深度挖掘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创新的具体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创新负相关,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作为中国最早的画科之一,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人物画在绘画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有人物造型、笔墨运用等,人物造型上把传统中国画线条的运用作为基础,注重人物形象的结构。笔墨作为人物画的重要艺术运用手段之一。无笔无墨不成画,有墨而无笔画面支撑不起来,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介入,丰富的外来绘画作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s6.2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位于北天山与准噶尔盆地间的强烈挤压地区。区域内发育多条近似平行的逆冲断裂,构造变形较为复杂。呼图壁Ms6.2地震发生后,不同研究机构给出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认为该地震发生在向南倾斜的低角度大型逆断层上或者向北倾斜的高角度反冲次级断层上。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的研究对于认识北天山地区的发震构造与构造变形模式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