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腰椎骨折(T10-L2)是脊柱各节段中最常见的骨折。胸腰段作为一个脊柱的过渡区域,从由胸骨、肋骨固定的活动度低的胸椎过渡到活动度较大的腰椎,是脊柱节段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矢状面胸椎后凸的总体角度范围18度到51度,腰椎矢状面前凸的总体角度范围自42度到74度。因此胸腰段作为一个过渡区域,在矢状面的角度几乎为0,或者是稍微呈0度到10度的前凸。从矢状面总体角度后凸的胸椎过渡到矢状面总体角度前凸的腰椎,导致了这个区域极易受到高暴力损伤。胸腰椎损伤经常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其中40%-80%的胸腰椎损伤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例如:车祸,高处坠落伤。大多数的损伤会造成脊柱整体生物力学和神经状态的不稳定,并且造成多个器官的损伤。多器官损伤多发生在胸部水平的器官,常见的包括:血胸,气胸,肋骨骨折,气道损伤,心肺挫伤,血管破坏,心脏包腔积血,心脏填塞以及膈肌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爆裂骨折占10-20%,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1][2]。Denis将爆裂骨折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Denis B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49.2%。此种类型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主要包括:神经减压,恢复脊柱序列,融合损伤的脊柱阶段[3]。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前路固定,后路固定及前后路联合固定[4]。后路的优势在于损伤节段的有效重建、固定牢固,手术耗时短。前路的优势在于:更加彻底脊髓减压及受损前柱的重建[5]。目前多数学者支持采用单节段椎体融合(伤椎与上位椎体)治疗DenisB型骨折,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融合节段,保留正常间盘。然而对于此种术式的稳定性是否可靠,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评价通过单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术后即刻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防腐人尸体标本6具,取T11-L3节段胸腰椎标本。每具标本经过以下实验步骤:(1)完整状态下。(2)L1椎体上半椎体及上位椎间盘切除,经钛笼植骨融合T12-L1,前路T12、L2双节段钉棒系统固定。(3)去除前方固定系统,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T12、L2节段。(4)L1椎体完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T12-L2节段,单纯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T12、L2。(5)去除后路椎弓根系统, T12、L2双节段钛笼植骨融合,单纯前方T12、L2钉棒系统固定。分别测定10N.M旋转应力、300N垂直应力下产生的位移变化。结果:椎体半切及全切在轴向旋转应力及垂直应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不稳,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椎体半切及全切在内固定后,旋转最大活动度与椎体半切、全切相比明显减少(P<0.05)。前路单节段融合联合后路固定组,轴向旋转应力稳定性高于双节段固定组(P<0.05),与单纯前路单节段融合固定组相比,轴向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前路双节段融合联合后路固定组轴向旋转应力稳定性与单纯前路双节段固定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前路单节段融合固定组稳定性高于单纯前路双节段融合固定组稳定性(P<0.05)。各内固定组垂直应力下产生的位移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前路单节段融合联合后路固定医治胸腰椎爆裂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优于双阶段融合。待前方椎间骨性融合后,去除后路椎弓根螺钉,恢复伤椎下位椎间盘的活动度,减少椎间盘退变。手术简单,创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