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旅游者是进行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客流流动规律就构成了旅游流系统研究的关键。本研究从旅游流的社会属性、动态特征和网络结构出发,以我国各省(市)的入境旅游流为研究对象,从省域尺度研究我国1996-2008年的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变化特征,据此选出最具有网络核心地位的京沪粤三省,分别从转移态势模型、旅游流年际变化模型;中转指数、转移密度指数;旅游流流入指数等从场效应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和时空变化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探索入境旅游流集聚和转移规律特征;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核心值计算,来辨识我国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对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实施合理的旅游流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调整和改进。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越来越大,其中网络的核心密度平均值有1996年的0.161上升了2008年的1.181。从空间变化来看我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各节点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稠密,在西部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而东部三大地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始终处于我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的核心位置,从1996-2008年其核心密度值远远高于网络其他所有节点的核心密度值,平均达到0.250以上。2.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呈现层级式和近邻式的地域规律特征。由于旅游流的转移受到旅游者行为选择的影响,入境旅游流流动规律表现明显的趋高性和随距离衰减性规律,即入境旅游者不但向旅游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也向其自身在空间地域邻近的地区流动。3.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格局和空间场效应格局相吻合,都表现为东西递进式的结构发展和演化,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化程度和旅游服务设施等因素,东部三大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对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具有引导作用,同时西部地区的旅游流不断的作用于东部,并向东部地区扩散,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保证了我国入境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持续、稳定、协调发挥。4.在加强地区间旅游合作过程中,旅游资源只是入境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还需要关注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并不断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协调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入境旅游流规模才能不断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效益才能最大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