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若真一生经历波折,在明朝时期曾先后三次参加乡试,不第。顺治二年八月,因他不知朝廷已经不许用五经应试,仍用旧题作文。主考官认为其文章卓异不凡,便以异才向皇帝举荐。十二月奉旨入京。顺治三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此后沉滞于翰林侍讲、给事中、道台之间。康熙六年,官至江南布政使,康熙八年十二月,离任守制。康熙十八年,离京返乡,开始了山居生活。乡居期间,与友人谈经论画、吟诗唱和。康熙三十五年卒,终年八十四岁。本文以法若真诗歌研究为题,以《黄山诗留》为研究文本,就法若真及其诗歌内容与艺术特点予以分析,进而总结法若真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地位,旨在对法若真诗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法若真作为入清后积极出仕新朝的文人,身份敏感、遭际特殊,关于其诗歌作品的研究一直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笔者立足于现有资料,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本篇论文拟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研究法若真及其诗歌作品。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法若真的家庭、生平与师承。本章首先阐述了法若真的家世和家庭环境对他成长的影响;其次因不同书籍对其生卒年的记载莫衷一是,笔者对其生卒年加以考证;最后介绍法若真的生平经历与师承。第二章主要分析法若真诗歌的思想内容,并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做一个基础的考证。法若真的诗歌思想内容庞杂,本文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类别分别阐述:咏怀、山水田园、游子闺怨、忧时伤乱、送别酬唱等等。第三章探究法若真诗歌的艺术特色。本章分别从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法入手,推出法若真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而对其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做一个基本的判断。法若真诗歌采取的主要艺术形式有:各体兼备、运用诗序与大量运用组诗,使得自己的满腔热情得以充分宣泄、满腹幽怨得以充分诉说。其艺术手法则多种多样,采取了叠字、顶针、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并且大量用典、巧设意象,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层次。法若真的诗风意欲所为、自然清雅、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结语部分对法若真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和影响给予了基本的肯定。历来清初研究重遗民诗人而轻仕清的文人,本篇论文肯定了法若真作为积极仕清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