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癌症的第7位和第6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发生在中国的食管癌约90%以上为鳞癌,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是发病特征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尽管近年来食管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有了较快进展,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RKCA在食管鳞癌的发展中可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PRKCA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癌症的第7位和第6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发生在中国的食管癌约90%以上为鳞癌,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是发病特征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清,尽管近年来食管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有了较快进展,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RKCA在食管鳞癌的发展中可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PRKCA对于食管鳞癌细胞的功能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此外PRKCA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进一步明确PRKCA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机制,是将PRKCA作为食管癌诊疗分子靶标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PRKCA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为将PRKCA作为食管癌诊疗的分子靶标提供新思路。方法1.细胞系的培养和转染:根据预实验的实验结果最终选择以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KYSE150作为实验模型,在37℃,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细胞,使用含有抗生素和10%血清浓度的1640细胞培养液培养细胞,转染试剂由invitrogen公司的RNAi MAX配置。2.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沉默PRKCA后,使用QIAGEN试剂盒抽提细胞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分别从转录后的RNA和翻译后的蛋白水平来检测沉默效率。3.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沉默PRKCA后通过细胞的平板克隆实验来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的影响。4.经划痕、Migration和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将细胞铺入六孔板,待细胞均匀长满后划痕,观察两组细胞的愈合情况;将Transwell小室置于细胞培养孔板内,小室内用无血清培养液,小室外用含20%血清的1640培养液,一段时间后比较穿过小室的细胞量来反映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大小。5.食管鳞癌细胞转录组RNA测序,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索PRKCA作用于食管鳞癌的作用机制。6.收集食管鳞癌患者临床样本及相关病理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健康状况,通过石蜡包埋、HE染色,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病理组织中PRKCA的表达水平,评估PRKCA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年龄、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组织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沉默PRKC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了其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沉默PRKCA基因后,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沉默PRKCA,通过细胞划痕实验,Migration实验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能力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沉默PRKCA,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沉默PRKCA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5.转录组RNA测序结果显示沉默PRKCA后,抑制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蛋白以及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9蛋白的表达水平或蛋白的活性等从而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6.对219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RKCA在食管鳞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为与高分化组织相比,低分化组织中PRKC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呈现为临床分期越高PRKCA的表达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食管鳞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RKCA的表达水平越高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RKC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吸烟史、饮酒史无明显关系。结论PRKCA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靶蛋白的活性,抑制其表达从而降低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RKCA可能作为一种潜在分子靶标,为食管鳞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骨炎是CRS顽固性的潜在原因,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研究。骨炎常见的病理改变是骨膜增厚、成骨细胞增殖、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以及炎性细胞浸润。CRS合并骨炎,即骨骼参与了这种炎症性疾病的传播和持续。治疗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Chronic Rhinosinusitis,RCRS)具有一定挑战性,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在第三位,所有癌症死亡率中排在第二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约20%~40%患者在结直肠癌确诊时已合并远处转移,转移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究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结直肠癌转移分子标记物,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内容。肿瘤微环境(tum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复发的原因是白血病患者体内干细胞的存在。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多靶点化疗药,前期研究发现三氧化二砷可以有效抑制早期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增殖,但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清楚。RNA-Seq技术具有数据量大,定量准确,重复性高的特点,因此,研究三氧化二砷对KG-1a细胞杀伤机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背景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分子分型主要分为四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20%。TNBC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并且TNBC具有较高的基因组突变率、基因扩增率和缺失率。锌指结构域(Zinc Finger Domains,ZNF)是一种小的蛋白基序可以调节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虽然研究表明ZNF蛋白可以直接结合D
背景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以进展期为主,5年生存率较低,以腹腔镜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为进展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在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是关键环节,充分的淋巴结送检是实现准确分期和预后评估的必要保障。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送检数目影响因素众多,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为判断肿瘤进展、评估患者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提供参考。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影响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切除组织标
背景:卵巢癌临床确诊时约有75%~80%已属临床晚期,表现为盆腹腔局部浸润和广泛种植转移。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仅可达到50~60%,即使实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盆腹腔仍有肉眼不可见的残留癌细胞,因此最大程度减少盆腹膜肿瘤负荷对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可有效清除腹腔残留病灶,但是具有较高的毒性以及较多的导管相关并发症。19
背景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居女性癌症发病率首位。侵袭和迁移引起的并发症是引起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可以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但其机制尚不明了。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可以介导肿瘤转移,但有氧糖酵解是否参与了MTSS1对肿瘤转移调控尚不清楚。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高表达MTSS1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细
背景肺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均高居首位。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容易延误病情,当患者确诊时可能已进展到肺癌中晚期阶段,肺癌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下降、严重呼吸困难、疼痛、抑郁、焦虑等多种症状,以及放化疗等辅助疗法产生的放射性心肺损伤等副作用均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
背景肝癌早期临床症状比较隐匿因此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已经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介入、放化疗的方法来治疗肝癌晚期的患者,但是因为患者的不良反应大以及疗效较差,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1-2]。研究结果发现,微小RNA(micro RNA,miRNA)可通过直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地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3-4]。本研究主要探讨了miR-369-3p通过影响Cyclin D1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细胞学、基因表达及免疫表型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目前DLBCL的一线治疗主要是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等生物靶向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40%-60%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但仍存在一部分患者经标准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对于复发难治的DLBCL患者,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将对DL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