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高归一化比压放电条件下偏滤器等离子体行为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达到可控核聚变的点火条件,托卡马克需要很高的等离子体温度,密度和聚变增益。在一定条件下,聚变增益与等离子体的归一化比压(简称βN)成正比。因此,在托卡马克中实现高βN(βN>1.5)等离子体放电对未来ITER的高参数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研究了很多种实验方法用以提高等离子体的βN,主要是通过优化控制芯部的输运、利用内部输运垒(Internal trasport barrier,ITB)的形成以及提高自举电流份额等三种手段实现高βN放电。EAST托卡马克上的实验研究发现,维持高βN等离子体放电需要持续注入稳定的高辅助加热功率、有效控制芯部杂质聚集以及对ITB进行维持等条件。
  在托卡马克长脉冲高功率高βN等离子体运行过程中,芯部的高性能等离子体排出的大量热和粒子将穿过闭合磁面,沿开放的磁力线最终到达装置第一壁和偏滤器靶板。靶板的极高热负荷及其引起的等离子体与壁强烈相互作用是目前磁约束聚变装置及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都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对高βN放电过程中偏滤器靶板上的热负荷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EAST上高βN放电数据库,本文主要研究了在高βN放电条件下不同芯部的和台基的物理机制对偏滤器粒子通量和热负荷以及热衰减宽度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基于EAST上的ITB放电数据库,研究了随着ITB的动力学演化,偏滤器打击点附近和刮削层(The scrape-off layer,SOL)区域的粒子通量与密度ITB的变化之间的联系。将ITB动力学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ITB形成阶段和退化阶段。在ITB形成阶段,随着芯部密度梯度的增大,偏滤器内靶板上打击点附近粒子通量增加;在ITB退化阶段,随着密度梯度减小,偏滤器内靶板上打击点附近粒子通量也减少。同时,我们还在偏滤器内靶板打击点附近观察到打击点的移动。SOL区域总的粒子通量与打击点附近的粒子通量变化趋势一致,但和私有通量区的总的粒子通量变化相反。另外,在内靶板上还观察到了打击点的移动与ITB动力学演化过程有一定的联系,随着ITB逐渐形成,打击点逐渐远离偏滤器corner,在ITB逐渐退化时,打击点又慢慢移动回到了ITB形成刚开始的位置。同时在ITB形成阶段,粒子流衰减宽度逐渐降低,在ITB退化阶段,粒子流衰减宽度逐渐增加。此外,偏滤器上总的粒子流的增加和减少的趋势与台基密度梯度变化趋势一致,这可能是由于Shafranov位移的增大导致了边界磁面的压缩,引起了边界密度梯度增加,从而使得偏滤器靶板上的总粒子通量增加。
  (2)在高βN条件下,在动力学气球模的影响下台基区域会出现相干模,这种相干模会产生强的扰动,造成强烈的径向粒子输运,使得偏滤器靶板上的粒子通量增加。在相干模存在条件下,相干模会抑制台基密度和压强增长率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Inter-ELM(Edge localized mode,ELM)期间的台基密度和压强保持稳定,有可能影响台基的坍塌从而影响ELM的爆发。基于相干模增强输运这一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了相干模对偏滤器等离子体行为的影响。首先,定量分析了Inter-ELM期间和During ELM期间相干模幅度对粒子和热流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相干模而言,在相干模存在条件下,Inter-ELM和During ELM期间从主等离子区域排出的粒子数和热流更多。随着相干模幅度的增加,Inter-ELM期间和During ELM期间的粒子通量和热流增加。而且,台基区出现相干模后会整体地抬高偏滤器靶板上粒子流的分布,在近SOL区域的粒子通量增加的幅度大,在远SOL区域的粒子通量增加的幅度小。其次,分析了不同相干模幅度对靶板的粒子衰减宽度的影响。目前发现了在相干模存在条件下内靶板上的粒子衰减宽度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为了系统研究X70钢在直流杂散电流不同干扰方式(阴极干扰、阳极干扰和阴阳极交替干扰)、不同电流密度(小直流、大直流)下的极化特性。设计一套直流干扰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实现了以下功能:(1)直流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干扰的同时进行电化学测试;(2)既能进行阳极干扰又能进行阴极干扰下的测试;(3)准确控制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干扰电流大小;(4)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应用电化学方法测试X70钢的电位曲线、极化曲
学位
超声速旋流分离技术目前在天然气脱水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但其在天然气脱硫化氢等方面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本文提出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气脱除硫化氢领域,基于气体凝结过程中的液滴成核与液滴生长的基本原理,以高含硫化氢的甲烷气体(甲烷-硫化氢双组分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含硫化氢天然气超声速凝结特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Laval喷管内甲烷-硫化氢气体的相特性分布特点和凝结流动规律,通过进行不同工况
学位
该论文依据石油地质、油藏描述、油藏工程的基本理论,从东海西湖凹陷CX油气田Hu-2B层的气藏地质特征出发,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选择美国Scientific Software-Intercomp公司的三维气水两相的黑油模型(Black Oil)进行储量拟合,用组分模型(COMP Ⅲ)进行气藏数值模拟研究、生产动态预测、推荐开发方案.
学位
海上浮式风电开发具有空间利用合理、装备体系成熟、规模化商业开发前景好等优势,在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倍受关注。当前,海上浮式风机正朝着高功率、大型化的趋势发展,叶片的展向长、柔性大,塔架和承载浮体的结构尺度及规模也随之提高,整体系统的变形、共振、颤振等结构动力学问题愈发突出。通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保障高效稳定的获能效率和安全可靠的结构性能,则成为工程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基于经典的结构动力学模
深水浮式平台及其系泊系统等设施的设计离不开海洋工程水池模型试验的验证,然而由于试验水池尺寸有限,无法进行常规缩尺比下的模型试验。已有解决方案中的被动式混合模型试验方法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大水深截断情况下,该方法实现截断前后系泊系统的动态特性相似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以作业于1200m水深的某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及其系泊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系泊系统主动式混合模型试验数
水下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运动时会在肩部发生空化,空化泡的产生改变了航行体表面载荷分布特性,从而对航行体结构安全和出水弹道产生不利影响。人工通气技术已在工程上被证实是改善航行体表面载荷,稳定出水弹道的有效办法。当前关于人工通气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排气空泡内流动特性、航行体载荷分布特性和出水弹道等方面,关于人工通气空泡流主动控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表明通气空泡的融合程度对航行体载荷分布和出水弹道的
潜艇近冰盖航行时,与近水面航行或无限流域相比,阻力性能及绕流特性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此外,在艇-流-冰盖的相互作用下,潜艇航行产生的挠曲重力波(Flexural-gravity Wave,FGW)可能使冰盖发生变形或破碎。这一现象对开发更安全的冰盖下潜艇上浮破冰方法意义重大。  本文选取SUBOFF全附体潜艇模型为研究对象,在STAR-CCM+软件中应用RANS方法、SST k-ω湍流模型及体积
学位
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是保证船舶机舱系统正常运转,满足全船设备冷却需求的重要一环。在以往设计之中,有以下三点不足:首先,泵的选型是要满足船舶系统最大热负荷要求,但实际船舶不是全负荷运行。其次,设计海水温度是以赤道为标准,约为36℃。实际船舶海水温度大大低于这一温度。最后,由于变频调节速度较慢,导致低温淡水系统经常触发高温报警,因此船员往往将泵设置在工频运行。从以上原因看,船舶海水变频控制策略具有较大提
固定翼无人机(后文简称“无人机”)比旋翼飞机具有更大的速度、载荷、航时和飞行效能,应用更为广泛,大多无人机为了减轻重量,会去除起落架,但其需要良好的起降条件,大多采用撞网或伞降的回收方式,该过程无法以预期姿态平稳降落,易损毁机载设备,同时无人机行业还没有研制出发射与回收一体化系统,发射与回收装置需要就地搭建与拆装,费时费力,制约了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因此,研究设计出一种能够较好的满足地域适应性和作
学位
航空发动机加速过程的控制问题是当今航空发动机控制领域的热点.该文首先用非线性规划法中的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了涡扇发动机加速过程的单目标优化的仿真研究.随后,在这基础上应用线性加权法进行了发动机加速过程的多目标优化的仿真研究.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发动机加速过程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其中包括:压气机喘振边界、涡轮前最高温限制、转子最高转速限制、最大供油量限制以及执行机构的惯性、延迟等机械特性.同时,提出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