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全世界导致妇女死亡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亦趋于年经化。宫颈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但手术切除创伤较大,功能受损严重;放化疗常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且医疗费用昂贵,疗效不甚满意。近年来研究发现,HPV16亚型感染是激发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最主要因素,但目前尚无抑制HPV基因表达和功能活性的有效方法,若能解决这一难题,将是宫颈癌防治工作的一大突破。异紫堇碱(Isocorydine,ICD)是在秃疮花中发现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单体,可从植物中直接提取也可化学合成制得。已有研究发现异紫堇碱可以在体外抑制携带不同HPV亚型的人宫颈癌Hela和Si Ha细胞株中E6、E7基因的表达,本文旨在研究异紫堇碱抑制HPV16E6表达的具体作用和机制,此研究的深入可能使异紫堇碱成为一种治疗HPV感染和宫颈癌的新的有效中药单体,或为以其为基础设计一类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携带HPV16E6的Si Ha细胞,利用MTT实验初步检测异紫堇碱对Si Ha细胞活性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处理后的Si Ha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采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表达谱技术测定异紫堇碱处理后的Si Ha细胞株在转录基因水平上表达的改变,利用RT-PCR手段验证芯片结果后,通过Western-blot验证其在蛋白质水平发生的改变。结果:异紫堇碱对宫颈癌Si Ha细胞增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TT实验结果显示处理72h时最高抑制率可达68.69%。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可发现异紫堇碱对Si Ha细胞在各个时间点及浓度的总凋亡率均在6%以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发生了G1/S期阻滞。由全基因组芯片结果中筛选出有意义的目的基因Caspase14,CLCA2,NDRG1以及CDH1均表达上调,并且经RT-PCR验证结果可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对应的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同步升高。此外,在Western blot实验中我们同时验证了Vimentin、HPV16E6以及PARP表达下调,E-Cadherin、P21以及P53表达上调。结论:异紫堇碱通过P53-P21途径引发Si Ha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调控CLCA2,NDRG1,Caspase14等多个分子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作用,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促进宫颈癌Si Ha细胞向上皮细胞方向转化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其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