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用于无线体域网的可穿戴天线在医疗、物联网、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体复杂的电磁特征以及特殊的应用环境,为满足应用需求,其不仅需要具有小尺寸、低剖面、易与人体共形等结构特性,同时还要具有强的弯曲鲁棒性能、良好的人体加载性能以及满足天线对人体辐射的健康标准等性能特性。严格的要求增加了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难度,目前大多数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难以实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用于无线体域网的可穿戴天线在医疗、物联网、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体复杂的电磁特征以及特殊的应用环境,为满足应用需求,其不仅需要具有小尺寸、低剖面、易与人体共形等结构特性,同时还要具有强的弯曲鲁棒性能、良好的人体加载性能以及满足天线对人体辐射的健康标准等性能特性。严格的要求增加了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难度,目前大多数可穿戴天线的设计难以实现既有优异的结构特性又有良好的性能特性,而本文提出的一种可穿戴天线设计方案同时兼顾了这些优异特点。首先,针对大部分平面可穿戴因全向辐射模式导致天线对人体具有高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带隙结构的双频可穿戴天线,实现了极低SAR值的同时还具有高辐射效率、小尺寸。然后,为了实现一种同时兼顾优异的结构和性能特性的可穿戴天线,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材料的且结构极为简单的平面天线和“浮动地背板”相结合的可穿戴天线,这种简单的结构能在天线发生弯曲时保持良好的鲁棒性。而浮动地背板可以起到反射器的作用,在天线和人体之间引入了隔离,实现低SAR值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人体加载性能。经过详细的性能分析表明,该天线的设计实现了具有低SAR值、强弯曲鲁棒性、良好的人体加载性能和较高增益等优异的性能特点,同时还具有柔性、易于人体共形和小尺寸等优异的结构特性,使得所提出的天线成为用于无线体域网通信的大多数可穿戴应用的优选候选者。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带隙结构的可穿戴单极子天线,工作在ISM 2.45和5.8 GHz双频段,用于无线体域网可穿戴应用。详细地研究了有/无电磁带隙结构时单极子天线对人体辐射的SAR值。研究结果表明,电磁带隙结构有效隔离了天线对人体的辐射,对比于没有电磁带隙结构的天线,电磁带隙结构的存在使天线对人体的SAR值降低97.5%以上,还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在5.8 GHz频率处的增益达到9.1 d Bi。此外,该天线还具有小尺寸、宽频带的特点,适合于可穿戴应用。2.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地背板的可穿戴柔性微带天线,工作于ISM 5.8 GHz频段。该微带天线由一个平面天线和一个浮动地背板组成,两者的介质基板都是在体积为50×25×0.5 mm~3、介电常数为3.2和低成本的柔性GD-401硅橡胶上制作,使用YC-01环氧树脂导电银胶替代传统金属材料作为辐射贴片/地平面,使得天线具有柔性可拉伸的特点,易于与人体贴合。当该天线放置在高损耗人体上时,其能够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并具有5.6 d Bi的峰值增益。研究了天线在8种不同弯曲半径和8种不同褶皱条件下的S11和辐射方向图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弯曲和褶皱对天线的S11和辐射方向图影响不大。研究已表明,该天线具有较强的弯曲变形鲁棒性。此外,研究还发现,所提出的浮动地背板结构显著降低了平面天线的后向辐射,使天线获得了非常低的SAR值。
其他文献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的特征尺寸随等比例缩小规则不断减小,导致其亚阈值摆幅、电流开关比等性能变差,由其构成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的静态功耗较高,阻碍了其在低功耗设备中的应用。而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unnel Fi
激光测风雷达已经逐渐融入人类的生活,在天气预报、航天航空安全和智能风电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运用。相比于传统的微波测风雷达,激光测风雷达使用波长更短的光源,因此更容易在微小的气溶胶粒子上产生米氏散射,从而可以有效探测晴空条件下的风场信息。在已有的各类激光测风雷达中,使用1550nm激光的全光纤结构连续波激光相干多普勒测风雷达拥有一些特别优势,如人眼的最大允许曝光量较高、结构简单、关键器件的成本低、可靠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接入到通信网络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回程链路的负载,同时,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通过在网络中引入缓存技术来减轻回程链路的压力,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网络缓存需要考虑缓存内容和缓存位置两方面的问题,只有准确地将用户的兴趣内容放置在用户的关联基站上,才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有效地减轻回程链路的压力。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考虑移动蜂
随着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在处理像基于大数据的计算任务时,传统计算架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应用对处理器速度和能量效率的要求。存内计算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架构,它将系统的存储模块和计算模块相结合,使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步骤可以直接在内存中完成,实现了存储和计算一体化。存内计算节省了数据从存储模块到计算模块之间的传输,不但大大地节省了能量消耗,也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处理速度。静态随
在无源定位中,利用观测站获得目标信号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达到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和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等测量值,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有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到达频率差(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FDOA)测量值,使得基于TDOA和FDOA的定位算法可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天线逐渐朝着小型化、宽带化以及多天线化等方向发展,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技术以其高功率高效率的数据速率、低复杂度、低成本和高精度等显著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端对端无线通信。然而,UWB系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遭受由信号反射和衍射从而引起的多径衰落效应。而与UWB相结合的UWB-MIMO无线通信系统不仅解决了单个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
存储器是当今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核心部分,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存储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闪存类存储器由于尺寸过大,不能满足现如今20nm的集成需求而逐渐被其他新型存储器所替代。其中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被认为是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RRAM的集成方式一般是采用集成度最高的十字交叉阵列结构。可是RR
当前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受到内存、功耗、带宽等方面限制,人们试图开发新的架构方式,以避开这些限制。其中,存内计算由于可在阵列中处理数据,降低了对内存带宽的要求,从而节省了能源,因而被广泛研究。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发现,目前SRAM存内计算通常采用两种读取方式。第一种是多行读取,具有并行性高的优点,但由于采用模拟计算可能会导致其读出的数据存在误差,难以满足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另一种方法是单
近年来,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存在的成本高和效率低的问题,众包物流和无人机配送物流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众包式无人机配送系统结合众包物流和无人机配送物流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地整合无人机资源,使具有无人机配送需求的小型配送站无需购买大量的无人机,而且能够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总的配送成本。然而,现存的众包系统一方面未考虑无人机配送任务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普遍采用中央服务器作为众包平台,容易出现单点故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处理器的研发趋势始终关注如何提高内核中指令的执行效率,而主存储器却主要聚焦于存储容量的增大,忽略了速度的提升。处理器与主存发展趋势的不同,造成了两者之间访存速度难以匹配,直接导致了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存储墙”问题。为了试图弥合处理器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差,计算机架构师们普遍采用在系统中插入多级缓存的层次型存储结构。然而,缓存的容量与主存相比毕竟有限,访存期间一旦出现缓存缺失,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