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鼓灯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汉族民间歌舞艺术,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形式而存在,以舞蹈、音乐等艺术层面的鲜活形象被认识。研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传承与发展。21世纪包括花鼓灯在内的我国民间艺术,均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接受与创新等问题,也面临着如何传承、如何开拓发展空间的问题。因而对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提炼并形成内涵丰富、抽象的艺术、文化符号,有益于其带来的衍生价值更简约而又特色鲜明地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研究认为,符号学将为这些问题的探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或可探索出一条研究、发展花鼓灯艺术的新途径。本文以花鼓灯为研究对象,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对花鼓灯艺术及其符号形成的影响。其次,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对花鼓灯进行解读,从像似符号的视角,通过花鼓灯的艺术表现阐释了其生活性的特征,研究认为,花鼓灯演绎的是本土化、地域化、原汁原味的生活,是生活艺术化,也是艺术生活化;从指示符号视角,研究发现,花鼓灯艺术经历了新旧交替、社会变化等发展历程。而它的每一次演变,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意义直接指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经济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规约符号的视角出发,将研究视角投射到文化习俗等领域,认为,花鼓灯体现了融汇南北的包容精神,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类愿景的统一。第三,对花鼓灯艺术符号的再现性价值与传承价值进行研究,认为,其在塑造鲜明而具有差异化的城市形象、提升对民间艺术的认知等方面具有社会、经济意义,对传承历史文化血脉,保护地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最后探索花鼓灯艺术的传承、发展路径,并就挖掘凝练、延续发展、保护应用花鼓灯符号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