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研究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各种因素,可有效地把握和合理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群体活动的管理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以盱眙县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盱眙县境内全部四所高级中学“城区盱眙高级中学、新马高级中学、都梁高级中学、农村马坝高级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盱眙县一地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盱眙县高中学生总体上体育态度积极向上,但构成体育态度的三个维度之间不平衡,其中体育认知表现最好,体育行为倾向最差;盱眙县高中学生的体育行为总体不理想,体现在:参与活动的频率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学生不能保证基本的有氧活动运动量;盱眙县高中人均锻炼场所面积较低,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运动需求;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体育兴趣等主观因素对学生形成体育行为有影响;盱眙县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影响了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基于上述盱眙县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现状,本文提出改进、完善盱眙县高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建议:(1)鉴于青少年喜欢体育活动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运动体验,培养良好的体育情感促使其获得直接的体育经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积极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由浅入深,进而达到较深层次上的体验探索,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态度,进而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促进体育行为倾向的产生。(2)纠正不利于体育行为的认知偏差因素中学生健康状况及对身体健康的正确认知与体育行为相关,健康状况和认知良好的学生,其体育行为状况也相对较好,反之则趋向于回避体育锻炼。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正确认知,使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克服自身惰性,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3)促进有益于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个性化教学改革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应紧紧围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生体育能力。师生关系方面,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应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个体的指导,学习评价,应以个体进步和是否形成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为评价标准。(4)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锻炼氛围学校作为中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应积极开展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增加和完善体育场所和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家庭应积极支持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包括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正确引导,使其认识、摆正活动与学习的关系;社会和学校还应通过合作,多渠道加强对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使身心获益的宣传工作,形成体育锻炼的氛围。(5)贯彻有利于体育行为的相关激励措施学校应积极响应《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促进学生体活动的规定,特别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个小时体育活动”,积极促进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加大体育项目资金投入;教师应采取以激励发展为理念的体育学习评价,及时表扬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促使每个学生尽早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体育行为。(6)加强各高中学校的体育物质基础建设,政府、社会和学校加大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力度,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建构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