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已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执业准则体系的发布与实施,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了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大势,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准则对于风险以及风险导向基础上的审计理论作了全新的界定与规范,明确指出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经营风险与财务报表发生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密切相关,并最终导致财务后果,进而影响到财务报表,进而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产生影响。从模型方面来看,审计风险模型从原来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可变风险*检查风险”变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具体的审计程序则变为两大块-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分别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详细说明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而在当今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的两大趋势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经济管理活动。审计,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的手段,遇到了来自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出现以及网络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专家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技术条件上为审计活动提供了高质高效的技术平台。一种是当前形势下最为先进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当前形势下最为先进的审计技术,这二者的强强联手将会为审计活动带来何种的生机和活力呢?
本文旨在把当今审计领域的两大趋势结合起来分析,着重研究新准则下的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计算机环境下应如何理解,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在计算机技术平台上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得以高质高效地实现。
文章的第一部分首先系统介绍了新审计执业准则规定下的风险以及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从风险及风险导向的演变开始介绍,到目前形成的较为系统全面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基础,经由比较总结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及新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流程有哪些理论进步。
文章的第二部分则引入计算机环境,从计算机环境下的风险因素分析开始,详细分析了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出现了哪些变化以及对审计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计算机环境下滋生的特殊风险分析。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以计算技术为平台,具体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个流程一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专家系统来实现的。
文章的第四部分则具体列举了计算机技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二个流程针对重大错报评估的风险实施的程序,所提供的辅助技术,包括针对控制测试实施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直接数据测试技术、集成测试技术、平行模拟以及内嵌渗及模块技术)以及包括针对实质性程序实施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清理技术、数据转换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