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anal failure, ARF)是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多种原因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术前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慢性肾损害,术中体外循环的损伤,术后顽固性低心排、低氧血症,以及相关药物的肾脏毒副作用等等。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相关技术(如体外循环)的进步、手术方式的成熟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患者一旦发生ARF,其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如不及时处理,循环系统及其他系统将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容量负荷的增加极容易诱发急性心功能衰竭,这也是ARF导致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各大心脏外科中心已经广泛开展透析及过滤治疗来处理心脏围手术期间发生的严重ARF,其疗效也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得到肯定。但是由于临床研究及各级医院条件限制,目前对心脏围手术期间发生的严重ARF进行透析及滤过治疗的方案仍难达成统一。临床死亡率仍较高,并发ARF的心脏手术患者预后较差,总体死亡率50%-70%不等,Chertow报道需要透析的心脏手术患者死亡率63.7%。Lenge报道需要透析的患者死亡率为53%。临床上如何正确,及时有效处理心脏术后ARF,仍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临床如何正确处理体外循环术后的ARF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是目前处理心脏术后ARF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它是以对流的原理清除体内大中及小分子物质、水分和电解质,根据原发病治疗的需要补充一部分置换液,通过超虑可以降低血中溶质的浓度,以及调控机体容量平衡。实际上,CRRT不仅仅是一组维护肾脏功能的医疗措施,它能通过超滤,灌流,吸附等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技术,在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的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毒物,药物和身体内产生的各种致病性生物分子(如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等等)。因此,目前很多学者称CRRT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 CBP作为一类崭新的、跨学科的技术,研究工作还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中。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是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能有效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清除体内毒性物质,且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适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由于低心排综合症、心脏骤停、体外循环等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外科术后肾衰竭患者究竟CBP与PD哪一种方案更有效,对ARF预后更好,仍无明确理论依据及定论。研究目的CBP因其独特的治疗效果,目前仍为处理ARF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其效果已经得到大量临床试验的证实。但是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RF,何时运用血液透析效果最佳,目前仍没有统一定论,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此提供依据。CBP与PD比较,对心外科术后ARF的治疗效果究竟哪一种治疗方案更有效亦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通过对接受CBP的36例心脏术后ARF病例及接受PD的21例心脏术后ARF病例的对比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如何正确处理类似病例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5年8月~2010年5月心脏手术后因ARF接受CBP患者36例,接受PD患者21例,术前均无肾功能异常。前者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4)和死亡组(n=12),后者采用腹膜腔荷包缝合Tenckhoff透析管,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13)和死亡组(n=8),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统计各组心脏术后ARF产生的时间,开始血液透析的时间,血液透析总共持续的时间,监护室入住的天数等等指标。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APACHE III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和72h后肾功能(BUN、Cr)、心肌酶(AST、CPK、LD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的变化,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WBc和P1t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1.经过CBP治疗后,一共有24例患者出院时肾功能恢复,尿量正常。有12例在住院期间死亡(48h时生存组28例,死亡组8例,72h时生存组26例,死亡组10例),其中8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感染。经过PD治疗后,一共有13例患者出院时肾功能恢复,尿量正常。有8例在住院期间死亡(48h时生存组14例,死亡组7例,72h时生存组13例,死亡组8例),其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感染。2.在使用CBP及PD治疗之前,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CO、LDH (P<0.05)和CI、BUN、Cr、AST、CPK (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脏手术后发生ARF经过治疗,在48、72h时LVEF、CO、CI均有好转,CBP组更明显。在使用CBP72h后生存组LVEF值较使用CBP之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CO、CI在经过治疗72h后均有显著提高(P<0.01), BUN及Cr在使用CBP及PD治疗后逐渐下降,其在CBP治疗24、48、72h后的测量值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相比,CBP改善更为显著。3.在使用CBP及PD治疗之前,死亡组和生存组相比较,除Lac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以外(P<0.05),其余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治疗72h后两组MAP、HR明显好转(P<0.05),Lac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呼吸功能也明显改善,PaO2/FiO2在治疗24h后明显上升(P<0.05),治疗48h、72h后进一步升高(P<0.01)。CBP及PD治疗对WBC和PLT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死亡组PLT在72h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在12h后和生存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CBP组统计学差异更显著。4.治疗前各组之间IL-6、IL-8、TNF-α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72h后死亡组IL-6、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在经过CBP及PD治疗后三种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CBP生存组下降更明显。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早期及时的CBP与PD均能有效改善心外科术后ARF。与PD相比,CBP治疗更为有效。1.早期及时地进行CBP及PD治疗有助于减少ARF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缩短ICU入住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2. APACHRIII评分可作为CBP治疗时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病人ARF发生的时间较短或有急性肾功能损伤,但是APACHRIII得分很高,我们应考虑尽快行CBP及PD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轻,APACHRIII得分低,发生急性ARF或有急性肾功能损伤后,应积极给予相应处理后再酌情给予CBP治疗。3.CBP治疗的主要机制为:a)维持循环稳定,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肾,肺功能及机体代谢,明显提高LVEF、CO、CI等指标,升高血压,减慢心率,明显降低心肌酶浓度,减少BUN、Cr浓度,提高氧合指数,降低血液乳酸含量。b)减少血液炎性介质浓度,包括IL-6、IL-8、TNF-α等因子,这些炎性介质在体内是ARF产生后诱导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因素,因此可减少对体内各器官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