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症、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有关。新生血管从脉络膜长出后突破Bruch膜后长入视网膜色素上皮下间隙或神经上皮下,由于新生血管不成熟,易发生出血和渗漏等改变,继而形成瘢痕,造成局部损伤,这些损伤好发于黄斑区,对中心视力影响较大,因此CNV是造成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受多种因素调控。目前已证实,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CNV的生成受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新近研究发现,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作为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粘附蛋白,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内皮细胞管状生成,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抗OPN抗体可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管状生成。已有学者证实内源性OPN在激光诱导的小鼠CNV形成过程中表达量增高,并猜测OPN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OPN在激光诱导的小鼠CNV生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CNV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和方法: 1.选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40只,氩激光(532nm)视网膜光凝建立CNV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及C组。 2.光凝后第2天,A组腹腔注射400μg抗OPN抗体,B组注射腹腔400μg小鼠IgG,C组腹腔注射400μg PBS。 3.光凝后第7天,各组分别做荧光素眼底造影(FFA)检查。 4.光凝后第14天摘除眼球,每组中随机取4只行脉络膜巩膜铺片荧光抗体染色及CNV面积定量分析。 7.每组其余8只,分离脉络膜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OPN及VEGF基因的表达。 结果: 1.光凝后第7天:FFA均显示光凝处荧光素渗漏,提示建模成功。 2.光凝后第14天:脉络膜铺片荧光抗体染色显示,在激光光凝处可见绿色团状强荧光影其形态如烟花爆破样,定量分析各组CNV面积(均数±标准差),分别为A组(16.98±0.70)×103μm2、B组(27.13±0.81)×103μm2、C组(35.39±2.14)×103μm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76,P=0.000); 3.光凝后第14天:Real Time-PCR检测显示,A组VEGF基因表达明显降低(t=-6.74,P=0.007<0.05),A、B两组OPN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t=-5.26,P=0.658>0.05)。 结论: 激光光凝可诱导小鼠CNV形成,本研究发现腹腔注射抗OPN抗体可从基因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CNV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