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于大阪市,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幼年时期,他的亲人相继去世,之后借住舅父家,寄人篱下;读大学时,遭受失恋,这些坎坷经历导致他比较苦闷和忧郁,性格偏于感伤和孤独。而这些又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从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1926年)到后来的《雪国》、《千只鹤》(1952年)和《身为女人》(1956年)等作品,他的作品几乎都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孤寂和落寞。而且,川端康成比较喜欢描写女性,也擅长描写女性。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这三部作品为例,作品中对女主人公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她们细腻的感情、不幸的命运到复杂纠结的心理,都刻画地很细致,这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川端康成对她们的同情。但是,在对这几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反复斟酌后,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川端康成把他作品中的某些女性形象刻画地过于高尚、过于空灵,无论他多么同情女性、钟爱女性,他依旧是以男性的审美原则和审美角度来塑造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并非完全符合现实中的女性形象,是不健全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当时男权社会男性话语霸权的体现。1934年,川端康成的小说开始流入中国,197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大规模介绍其作品,其作品的中文译本也相继出现。另外,受我国历史条件、文化、译者、出版社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译本各具特色。1981年,侍桁和叶渭渠分别对《雪国》进行了翻译,这是国内川端康成小说中译本的开端。之后,越来越多的译者开始翻译川端康成的作品,同时一些文学批评家开始研究其译本。迄今为止,《伊豆的舞女》、《雪国》和《千只鹤》这三部作品的中译本数量不胜枚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叶渭渠译本和高慧勤译本。通过对这两位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受历史条件、文化、出版社等因素的影响,两个译本所描绘出的女性形象依然充斥着男权思想。而高慧勤身为一名女性译者,在翻译这些包含男权思想和男权话语的作品时,并未明显地体现出其作为一名女性应该具备的女性意识,而是与叶渭渠译本一样,频频使用男权话语。因此,笔者拟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来探讨分析两个译本中的男权话语和男权思想,从而揭示在当今社会男权话语依然压抑着女性话语,呼吁译本重译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