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ICOADS(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31年(1979-2009)的船测能见度资料和同时期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Reanalysis)再分析云水含量数据,统计西北太平洋中纬度(40oN-50oN,140oE-170oW)7月海雾发生频率,并研究其年际变化。多雾少雾年合成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形势异常是影响西北太平洋7月份海雾频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多雾年(海雾频率异常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东移,其西侧的南风气流导致副热带地区大量水汽向北输送,同时,中纬度地区出现较强的高压脊,有利于大气层结的稳定。充足的水汽和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助于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雾的形成。相反,在少雾年(海雾频率异常低),副热带高压西伸和南移,水汽几乎无法到达中纬度地区,同时,中纬度异常槽和异常偏北风减弱背景南风和大气稳定层结,不利于海雾的发生。西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低空物理要素(例如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气海温差等)受到环流形势的影响,在多雾年(少雾年)呈现出有利于(不利于)海雾发生的特征。通过个例分析,证明了海雾发生时,气团来自于副热带地区,并且当气块经过黑潮延伸体时,保持高温高湿的性质,之后在中高纬冷海面上迅速降温成雾,在非雾天气个例中并无此特征。最后,根据环流形势与海雾频率变化关系,利用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Project Phase5) RCP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4.5和8.5试验数据,预估未来环流形势,发现未来海雾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